第六十一節 經濟大蕭條(1 / 2)

忙完了在蘇聯的事,屠倭下一站的目的的地是德國。

當時的歐洲正處於1929到1933年的全球性的經濟危機當中的最高峰。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工業生產下降三分之一,出口下降三分之二。全世界有3000萬失業工人。各主要大國罷工次數,數以千計。其中作為一戰的戰敗國,由於受到凡爾賽和約的過度削弱成為經濟危機的最大犧牲者,工業生產下降百分之四十,對外貿易下降百分之七十,失業工人達600萬,罷工1000多次。

德國人將一切罪責歸結於凡爾賽和約,凡是能夠高舉著反和約旗幟的黨派,都能得到德國人的大力支持。

屠倭在伯林一下火車,便看到無數的工人,進行著示威遊行。他們舉著反法、反英的旗幟。高呼著要武力收回阿爾薩斯和洛林,要求提高工資,發放麵包。

屠倭在蘇聯,要求斯大林為他的行蹤保密,所以,現在的世界,還不知道義勇與蘇聯簽了那麼大的援助協議。自然而然,也就沒有人關注屠倭來到伯林。

屠夫已經留在蘇聯當狙擊手教官去了,屠倭連一個隨從都沒有。顯得形單影隻。

震耳欲聾的口號聲此起彼伏,流浪者和流氓夾雜在其中,衝擊猶太人開辦的商鋪。商店為了避免受到衝擊,十有八九都關了大門。街麵上怎是一個亂字說得清?

屠倭並不指望在德國也像在蘇聯那樣得到援助。因為,義勇軍對於現在的德國來說,沒有任何的作用。有誰會援助一支對自己沒有任何作用的萬裏之外的軍隊呢?不過,屠倭頭腦中多出來的七十年的曆史經驗,則清晰無比的告訴屠倭,他在德國將大有作為。

第一、技術工人。中國嚴重缺乏技術工人。黑龍江更甚,前麵已經用蘇聯的貸款購買了大量的機器,如果全部建成投產,需要近百萬名技術工人。雖然已經在蘇聯招了一些,但那是杯水車薪啊,缺人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而德國擁有全世界最好的技術工人。光失業者就有600萬之多,隻要能征招其中的六分之一,就可以滿足黑龍江的需要。再者,德國政府不可能不同意。因為他們正在為不斷爆發的罷工和失業者的事情發愁。

第二、軍事合作。由於德國是一戰的戰敗國,陸軍被限製在十萬名以下,不得擁有坦克或重炮,海軍不許擁有潛艇,不許組織空軍,不得進出口武器,不得生產儲存化學武器,為了限製軍事受訓人數,義務兵役製被廢除,士官士兵延長服役到12年,軍官25年。德國上下無一不渴望改變這樣的現狀,但苦於沒有實力,不敢公開撕毀和約。而中國則沒有任何的限製。德國人不會看不到兩者合作的巨大前景。

第三、猶太人。猶太商人的生意做遍了全世界,手中有錢。他們不僅僅是傑出的商人還是傑出的科技人才。他們在1932年的德國已經受到了歧視和衝擊,等納粹上台後,更會遭到赤裸裸的屠殺。而全世界,為了不至於得罪德國人,都向著這些猶太人閉緊了國門。至使整個二戰期間,被納粹屠殺的猶太人多達600萬。如果黑龍江能夠給猶太人提供避難之地,就不難得到猶太人的好感。

這三項,說起不複雜,但要做起來,可不容易。特別是在一個引薦人都沒有情況下。誰會知道他“衛華”是誰啊?更別提,會晤德國總統興登堡了。在蘇聯的低調外交,得到了保密行動的好處的同時,也至使屠倭在德國的行動的舉步維艱。

萬事開頭難,屠倭在德國的外交行動,又得重新開始。與在蘇聯時不一樣,那是靠和蘇軍“聯歡”,引起了斯大林的注意。在德國這麼幹肯定行不通。一時間,屠倭也沒有想到更好的辦法,先找間旅館住下再說。

手中有錢,自然住的地方也不會太寒酸,屠倭租了一輛車,要司機帶他前往皇宮大酒店。皇宮大酒店位於柏林市中心,交通方便,且離國會大廈不遠,方便與德國總統接觸。

可惜,遊行示威的工人,將街道堵得水泄不通,汽車走走停停,慢得如同蝸牛,屠倭後悔死了,早知如此,還不如步行呢,憑著自己的兩條腿,早到大酒店了。

當日落西山時,遊行隊伍終於散去了,街麵上留下了遍地的紙張,橫幅和生活垃圾。車終於好走了。屠倭以為可以安心了,好整以暇的觀看靜悄悄的街道兩邊,那些猶如孤鬼野鬼似的無家可歸者。

夜間是他們最難捱的時光,他們沒有錢住旅店,隻能收集別人丟棄了的厚報紙,塞進衣內保暖。雖說現在已經進入了春季,天氣在一天天的轉曖,但嚴寒仍能要人的命。每天早上一起來,柏林市政府,都要忙著清理少則幾十,多則一二百俱凍僵了的屍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