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節 愛因斯坦(1 / 2)

有了希特勒這挺永不知疲倦的舌頭機關槍,處於內外交困之中的德國總統興登堡,根本就招架不住。沒幾分鍾,就答應了與中國義勇軍的合作計劃。

有了德國政府的同意,屠倭開始忙著實施。先是在報紙上大發廣告,說了黑龍江招工之事。條件定得十分的優越:義勇軍負責他們的路費,工錢與德國平齊,工作連續滿五年,還可以在中國免費得到一套房子。這麼好的條件,別說那些失業工人了,就連那些在職的工人,都想去中國看看。

這個爆炸性的消息一傳開,頓時在德國引起了轟動。那些天,連遊行示威都沒有了,工人們都忙著去報名了。

屠倭要招的是一百萬人,而湧上來的人卻是不計其數。於是屠倭開始挑惕了。年齡太大的不要,有病的不要,技術差的不要……

當然,這麼大的事,屠倭一個人是忙不過來的,他委托德國政府去辦理。興登堡原本還對此事還有謫估,心有疑慮,當他看到德國各地首次由於無人遊行示威,而變得安寧起來時,心中大悅,忙上忙下,幾乎成為屠倭的管家了。

這麼多人,心思各異,也不是沒有人對屠倭話有所懷疑,有許多工人擔心拿不到錢,擔心在戰亂之中的中國,人生安全得不到保障。為了搞清楚中國的情況,凡是刊載有中國消息的德文報紙都被搶購一空。而精明的德國報界,從中發現了商機,開始有意識的多報導中國的事情。特別是有關於黑龍江有關於義勇軍的事,個個都成了頭版頭條。當德國人發現,這位衛華就是在七十二小時之內幹掉了三千日軍的東方戰神時,頓時信心大增。

一方麵是市場有需求,另一方麵是報紙的推波助瀾,衛華得以成為德國,仍至整個歐洲家喻戶曉的英雄人物。此時,屠倭再想實行低調外交,已經做不到了,幹脆就高調進行。他在忙著招工的同時,開始遍訪德國的名人。首當其衝的,當然是愛因斯坦。

這時的愛因斯坦任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所長兼柏林大學教授。相對論已經發表,他在物理學的三個方向都取得了令人睹目的成就。已是科學泰鬥,世界名人。想要挖走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位癡迷於物理學的科學家,對政治和軍事都不感興趣。為了求得他一見,屠倭玩了一個小花樣,他在拜貼上寫上,假如人跟著光線跑,會看到什麼?

這個問題,便是著名的光速跑問題,也是愛因思坦,這些年著重思考的問題。這個問題的答案,對於此時的愛因思坦,有著無窮的誘惑力,本想拒決接見的他,穿著拖鞋就出來了。他無視屠倭的二米多的身高,以及年輕的麵孔,給他帶來的震憾,脫口問道:“你們也在研究光速問題嗎?”

屠倭見到了這位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不由的一陣激動,他曾經是自己的偶像啊。時空穿梭的理論,從本源上來講,也來自於相對論。細細的打量了一下這位科學巨匠幾分鍾,屠倭想把他永遠的記在心中。

一頭亂糟糟,爆炸式的卷發,如同一隻獅子。

中等身材外麵,裹著寬鬆的睡衣。

赤足上套著二隻拖鞋。

屠倭來拜見愛因斯坦,不全是因為崇拜,主要目的是將他給挖到中國去。納粹上台後,身為猶太人的愛因斯坦遭到了迫害,不得不避居美國。結果讓美國撿了一個大便宜。無論是於公還是於私,屠倭都有必要改變愛因思坦的去向。看到他這麼急切的想知道問題的答案,屠倭心中竊喜,魚兒上鉤了!

先是吊胃口,默不作聲,屠倭緩步踱進了愛因斯坦的家,將雙手背在身後,好整以暇的賞這裏的一切。

仆人上茶後,屠倭才坐了下來。

愛因斯坦在這個過程中,一直亦步亦趨的跟著,摩挲著雙手,焦急的模樣,看得屠倭都想笑。喝了茶,又過了十多秒,這才答道:“在我們中國,不僅是我在研究這個問題,還有許許多多成千上萬的人在思考著這個問題。我們中國有四億人,比全歐洲的人加起來還多,尊敬的教授,您想想看,如果其中有萬分之一在思考這個問題,會有多少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