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節 戰前動員(1 / 2)

“戰略決戰?”衛華興奮的猛的一揮拳頭,將一張木桌砸散了架,隨後高喊道:“就讓關東軍的曆史,在我們的手中,劃上句號!”

屠倭問:“我們的重工廠建得怎麼樣了?槍支彈藥,一天可以生產多少?能不能滿足大規戰役的需求?還有部隊的訓練水平如何?能不能與日軍相當?”

“兵工廠能夠開工的,還是原來的那些老廠,新建的工廠,現在僅僅是試運轉。克虜伯的鋼鐵廠,連高爐都還沒有架起呢。輕工業的紡織、造紙、醫藥,倒是先投產了。關於,訓練,你盡管放心,我們一天都沒有擔擱,已經有百分之六十的人達到了《步兵操典》的要求。”

“原料缺不缺?”

“雞寧的煤礦和鐵礦,都恢複到了曆史最高水平,銅有你從蘇聯買來的,暫時也不缺。大慶油田正在加緊建設中,第一口井估計再有二個月就能出油。石化廠就建在大慶,最快也得三年,才能投產。”

“坦克和裝甲車呢?”

“這些工廠建在雞寧,現在還隻是一個地基,要投產,再快也得二年後。”

“飛機呢?”

“屠倭你比我還急啊,”衛華笑了笑,“這些現代化的工廠,不是紅警裏的遊戲,鼠標一點,然後就能在大地上拔地而起的。蘇聯專家說,要想將這套重工廠全部建起來,至少得五年的時間。”

屠倭搖頭道,“我們哪有那麼多的時間?照我的估計,除了大型鋼鐵廠和石化廠之外,一年半左右,就可以全部投產了。”

衛華道:“你是神仙?”

屠倭道:“你看我像神仙嗎?這不過是現代企業管理製度的魔力罷了。如果各方麵的人,全都能夠高效的組織起來,而施工順序和管理,能夠像鍾表一樣精確,配合無間的話,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衛華道:“這些方麵的東西,我不懂,但這些日子,我天天去工地看。這才知道,很多東西,不是光有人和設備就能做出來的。還必須要有時間。比方說,建一個廠房吧。先得花時間設計,而廠房高度有二十米。需要用水泥柱子,這些水泥柱子,至少得三個月才能幹透,才能發揮應用的承重作用。

同時需要建的廠房有幾百間啊,這麼多人、物資、施工機器該如何分配呢?

廠房建好後,得進行機器安裝,將一台台機器變成流水線上的一環。又得二三個月。接著是培訓工人試生產,還得幾個月。各工廠之間,如何協調、配合、銜接,又得幾個月。

那些德國來的工人,雖然文化底子和技術底子都不錯,但在這們這裏所幹的,和在德國所幹的有所不同。再加上與蘇聯專家,和中國學徒的語言不通,效率能高到哪去?”

屠倭道:“廠房圖紙可以照搬蘇聯的,工人培訓,和各工種之間的磨合,可以和工廠的建設同時進行,這樣不就可以省一半的時間了?”

衛華道:“沒有廠房,工人們到哪去培訓?”

“可以搞模擬培訓。”

“哈哈……”衛華忍不住的笑了起來,“在這個沒有電腦的時代,也能搞模擬?”

“為什麼不能呢?我們義勇軍平常搞的演習,不就是一種模擬嗎?比起生產流水線更複雜的戰爭演習我們都可以搞,為什麼工人們就不能搞呢?”

衛華被問住了,對啊,為什麼不能呢?隨即一想,馬上注意到了這方麵的困難,問道:“搞軍事演習,我們在行,但工廠摸擬培訓就不行了,也從來沒有搞過。”

屠倭道:“你在當義勇軍司令之前,也同樣沒有這方麵的經驗吧,為什麼現在可以?”

“那是趕鴨子上架,再者平時也挺喜歡軍事的,從影視劇裏看多了。不過,工廠摸擬培訓,我是聽都沒有聽說過,更別說看過了。兩眼一抹黑啊。”

“我也沒有看過!”屠倭笑了笑,“不過,那些猶太人管理者,還有蘇聯的專家,他們在這俱體管理方麵都有著十數年的經驗,將我們的想法告訴他們。他們不會想不到辦法如何進行。這叫群眾的智慧啊。總是無窮的。”

“白天工人們都要在工地上幹活。這樣的事就安排在晚上吧。”衛華終於開竅了,“我們這不缺電力,多裝一些路燈,再組織婦女,用紙做一些模型,嗬嗬……”

屠倭見識過衛華舉一反三的能力,這次倒不吃驚了。道:“益早不益遲,加緊辦。”

衛華叫速記員,將兩人的談話記錄下來,再經編整修改,變成一本小冊子。然後叫印刷廠,連夜印上十萬冊,發了下去。精明的猶太人,一看到這本小冊子,連連拍案叫絕。此事按下不提。回頭再說,戰前動員之事。

部署一場,幾十萬人的大決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屠倭為了讓整體作戰計劃,不出任何的差錯,和那些來自德國陸軍的軍官,以及蘇聯的高級參謀們,一連討論了一個星期。整理出來的會議記錄,都超過了五十萬字。最終卻形成了三套作戰計劃。德國軍官,蘇聯人,義勇軍各搞了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