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嶺位於奉天(沈陽)和長春兩大城市之間,地扼南滿鐵路中斷,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這一天中午,一支龐大的日軍騎兵隊伍,突然大搖大擺的出現鐵嶺北麵。然後選了一處地勢開闊的地方,打開帳蓬布置警戒,安營紮寨。
不用說,這就是衛華所率領的騎兵團了。
衛華穿著全套的大佐軍服。這套軍服,是雞寧縫紉廠專門為獨立師的幾位巨人改製的。為了縫製這超大號的衣服,往往一套就得報銷三套鬼子軍服,很不劃算啊。不過,相比於收益來說,還是十分劃算的。在冬季大練兵的時候,扒火車、斷鐵路、襲擊小股鬼子,發揮了奇效。次次都得了手,一支支鬼子部隊,不斷的神秘失蹤。以至於長白山至南滿鐵路,四十多個縣,沒有一個縣的鬼子敢於出城。至了晚上,鬼子連走出營房尿尿的都不敢。導致尿壺價格暴漲。在戰爭年代,百業凋零,尿壺生意卻成了一支獨秀,淪陷區的中國小販們,著實的賺了一筆。
衛華接到屠倭的電報後,原本是打算直接衝進去的。錢長民的情報顯示,鐵嶺這個戰略要地,隻駐有日軍獨立守備第五大隊。第五大隊鼎盛期間,也隻有800多人。前段時間,由於兵力補充不足,關東軍抽調了大量的士兵補充進野戰部隊,如今的第五大隊,最多也就四五人左右。以二千騎兵,對付四五百步兵,還不手到摛來?
不過,騎兵開到鐵嶺後,發現,鐵嶺日軍加強了防禦。四門緊閉,鐵嶺驛火車站也被關閉了。日軍用巨石塞住了鐵路。機槍大炮全都嚴陣以待。麵對這樣的防守,騎兵再要想衝進去,那就難了。
衛華轉念一想,若大一個鐵嶺城,鬼子就那一點兵力,不可能處處守得嚴嚴實實吧。於是命令部隊,從東麵繞了過去,開到鐵嶺北麵。鐵嶺以北230公裏就是長春,是日軍重兵駐防之地。鬼子北城防,必然空虛。
到了北麵,衛華也不急著衝進去,先將情報摸清楚了再說。龍將軍的第一旅,就是吃了情報的虧啊。鬼子是狡滑的,他要是也給騎兵旅,來一個“將計就計”,那就虧大了。
隊騎一駐紮下來,戰士們可就不幹了,一群群的上來請命:“下令吧!”“衝吧!”“攻城吧。”
衛華吼了幾嗓子,將他們打發走了。回頭發現騎兵團長,蒙古人丹納多濟,也在其中,急著想打仗。於是叫他進指揮帳篷,單獨談。
丹納多濟畢業於蘇聯伊爾庫茨克軍官學校。明麵上看來,是自願回國參戰的愛國同胞,但實際上卻是受蘇聯的指派。義勇軍的名聲越來越大。引起了蘇聯方麵的高度重視。斯大林認為,那些派過來的軍事觀察員,也就隻是觀察員罷了。無法探知義勇軍內幕。更無法參與義勇軍的決策。他需要一批人將根紮進義勇軍去。所以,從他留蘇人員當中,精心挑選了一批中國人。
二十年代,蘇聯為了達到分裂中國的目的,大量培養留蘇蒙古人。這些人畢業回國後,大多成為外蒙古高層。他們在蘇軍的幫助下,成立蒙古人民軍,逐步從蒙古王爺中奪取了政權。用蘇式作風,沒收地主土地,建立集體農場,燒毀廟宇,強迫喇嘛還俗。到三十年代初,外蒙古已經通用了俄羅斯語,用刀叉代替了筷子,用咖啡代替了茶,相互之間稱同誌。原來的蒙古文字,被篡改得麵目全非,成為一種類似於斯拉夫語言的拚音文字。
這些人成立“人民政府”執掌政權之後,一直念念不忘蘇聯的好處。德軍入侵蘇聯後,外蒙古找到了報恩的機會,不顧中華民族尚在日寇鐵蹄的蹂躪下,更不顧蒙古人民是否願意去萬裏之外的歐洲戰場作戰。組建了一支人數多達一萬人的蒙古騎兵,進入蘇聯參戰。編製為二個團,即蒙古人民軍騎兵第一團和第二團。丹納多濟就是第一團的團長。蒙古騎兵作戰蹺勇,在與德軍的坦克搏鬥中,寧死不退,血肉橫飛。被朱可夫元帥稱讚為“馬背上的英雄”。
義勇軍對他的來曆可謂一清二楚。不過,獨立師缺乏軍官,更缺乏能夠帶騎兵的將領。再加上衛華為了迷惑蘇聯人。不但不拒絕他的一片“拳拳愛國之心”,反而加以重用,短短的半年時間,就從騎兵教官提升為騎兵團長。
話也說回來,丹納多濟得以重用,最主要的還是靠他的高超的馬術,和紮實的理論功底。畢竟是上過正規軍校的高才生啊。在騎兵戰方麵,他稱得上是行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