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完全光複了嗎?沒有!
沈陽的內城,還在日軍的占領之下。雖說內城不大,但十分堅固,而且沈陽故宮也在裏麵,文物古跡眾多。殘餘的鬼子全都跑了進去,負隅頑抗。獨立師第一旅擔心被逼急了的鬼子,狗急跳牆,向城內的百姓舉起屠刀,所以采取了圍而不攻的戰術。逼迫鬼子投降。好在,沈陽的百姓參軍踴躍,很快就有了充足的兵力,臨視內城的鬼子。
隨著義勇軍,一個又一個的大勝仗傳來,內城這塊占地僅三百畝的小地方,逐漸被人給遺忘了。義勇軍不攻城,城裏的鬼子也不開槍,長久的平靜,最能讓人忘記。同時也讓裏麵的鬼子更恐懼。
被圍在內城的九一八事變的原凶石原莞爾,每一分鍾都在驚恐中度過,如果不是他還有一台電報機,可以與關東軍大本營聯絡,知曉全盤局勢,他是一天都撐不下去。不是瘋了,就會開門投降。他天天在祈禱著日照大神能夠顯靈,派下天使,用以對抗那個“殺神”。但是,日照大神總是在關健的時候,拋棄信抑他的日本臣民,無論怎麼祈禱,就是不見“天使”。關東軍的局勢越來越惡劣了。
獨立師關門落鎖的計劃完成後。義勇軍立即展開了大規模的攻勢。主力部隊,從嫩江到濱江(哈爾濱)上千公裏的戰線上,向著關東軍進行全麵反攻,戰鬥每時每刻都有,兩軍殺得血流成河,屍積如山。義勇軍的彈藥好像是用不完似的。數百門大炮,對著日軍的陣地,不斷的進行地毯式炮擊。而日軍,剛開始,還能仗著空中的優勢,用以壓製義勇軍的炮兵。但由於後路被截斷,彈藥油料用一點,就少一點,一星期後,飛機就上不了天了。坦克也成了固定炮台。日軍不得不轉入全麵防守。任憑著義勇軍在自己的頭頂上傾瀉炮彈。
戰役局麵似乎是在一邊倒,勝利似乎唾手可得。義勇軍在與鬼子在陣地戰的拉鋸消耗中,不斷的前進。但,實際情況比全國百姓所看到的要嚴峻得多。義勇軍缺乏後備兵源。畢竟隻是黑龍江一省之力啊,整個東北才三千萬人呢?黑龍江能有多少?戰爭進行了一星期,幾乎家家都在戴孝。白布、招靈幡、紙錢漫天飛舞,好像冬天提前來到。婦孺的哭聲連日連夜,義勇軍的士氣,在不斷的下降。再者,由於義勇軍實行高撫恤金政策,隨著傷亡人數的增多,原本富得流油的義勇軍,也將麵臨資金枯竭的危險。
最大的困難,還不是這個,而是義勇軍手中缺乏進攻的利器——坦克和飛機。麵對日軍越來越堅固的防禦陣地,沒有坦克的攻堅能力,沒有飛機的轟炸偵察,光憑著血肉之軀的衝鋒,要傷亡多少人啊?日軍憑借著堅固的陣地,精準的槍法,總能給予義勇軍以巨大的傷亡。扳回由於火力的不足,而造成的傷亡比例的不平稀。所以,義勇軍隻能更多的依賴炮兵。但大炮一響,黃金萬兩……又進一步加速了儲備的消耗。
時間上,對義勇軍也是不利的。
這是讓衛華屠倭他們最頭痛的地方。按道理來說,時間對於被包圍的一方最不利。因為他們外援斷絕,子彈打一發就少一發,糧食吃一粒就少一粒。等到彈盡糧絕,就算不打,也要投降了。但是,缺乏自動武器的日軍,在火力不足的同時,也帶來了火力的延續性的增強。一個士兵,帶足一百二十發子彈,可以戰鬥一整天!日軍為了進攻黑龍江,儲存了大量的彈藥。再加上消耗量較小,支撐三個月沒有問題。
三個月,九十多天。會發生多少事?
日軍一個星期就可以從國內調一個師團過來參戰!三個月,十二個星期,就能調十二個師團過來!獨立師現在,麵臨著日軍的三路圍攻。一路是日軍的朝鮮第19師團。第二路是從關東洲登陸的第14師團。第三路是從嫩鬆前線轍下來的第10師團。雖然獨立師緊急擴兵為二個師,一個騎兵旅,但麵對三個師團的進攻,仍顯得心有餘而力不足。
這還隻是第一周的戰況。等到第二周,日軍再增一個師團?第三周,再來一個師團?獨立師將被前仆後繼的“鬼海”給吞沒。如果獨立師撐不住,黑龍江也就保不住。
這一切,其實,在製定戰略計劃的時候,都考慮到了。隻不過,人算總是不如天算的。獨立師沒有想到沈陽城內竟然沒有多少軍火庫存。同時,也過高的估計了七個玩家的戰鬥力。照衛華七十二小時屠宰三千鬼子的來計算。一個玩家的戰鬥力,相當於日軍一個大隊。七人,就相當於鬼子一個師團了。但事實上,並非如此。當鬼子將兵力展開,並針對這些“殺神”,安排相應的警戒和兵力時,玩家們成了掉進水坑裏的牛,有力使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