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節 尋找出路(1 / 3)

土肥原賢二帶著“國運”凱旋而歸的時候,處於絕境之中的關東軍狂呼萬歲。由於重病而虛弱的武藤信義,奇跡般的從病床上爬了起來,親自到門口迎接土肥原歸來。

“司令官閣下……”土肥原熱淚橫流,“關東軍有救了……”

然而一紙“國運”並不能改變關東軍的命運。原本以為必將由於內鬥,而離心離德的中國軍隊,奇跡般的走到了同一條戰壕。東北邊防軍,與義勇軍親如兄弟,共同打擊日軍。公之於眾的《抗日共同宣言》更是給了日軍一個響亮的耳光。

土肥原賢二懵了,他無法想像,一慣長於內鬥的中國人,怎麼可能會團結起來?武藤信義再度召見土肥原。

第二次見到武藤,土肥原心都酸了。武藤司令官為了關東軍可謂勞心勞力,病得如同枯骨,還在做著繁重的工作。

武藤信義這會兒,怕是已到了燈盡油枯的時候,他的氣息很微弱,說話的聲音小得要貼得很近才能聽到。土肥原的光頭湊了過去。

“告……訴……我,支那人……打起來了嗎?”

“打起來了……”土肥原賢二狼嚎起來。中國人是在打,但不是內鬥,而是並肩與日軍作戰。

“好……好……好……”武藤信義一連說了數個好字,每個好都比上一個好,要響亮。暗淡無神布滿混濁液體的兩隻眼珠也亮了起來,“帝國有救了……《大陸計劃》一定要執行下去,積蓄力量,等待時機……”

武藤信義說著,說著,就睡著了。土肥原賢二流出二行淚,朝著這位帝國名將,臨終還在為天皇盡忠的大將,敬了一個軍禮。心中哀歎:“又一顆將星墜落了,這已經是栽在義勇軍手中的第二個大將了,下一個,將會是誰?”

關東軍是否,從此從曆史的長河中消失?大日本帝國是不是從此一撅不振?土肥原開始考慮帝國的將來。

其實,此時義勇軍的困難比關東軍更大。主力部隊還好,因為他們背靠著黑龍江。不但自己能生產一些武器,還能從蘇聯拿到一些援助。一直以來,主靠著兵力和補給上的優勢,處於進攻的位置。隻不過由於缺乏坦克和飛機這樣的重型武器,進展緩慢。

最艱難的是獨立師。

獨立師與東北軍換防之後,補給越來越困難。先前還能靠“搶劫”,得到一點。而東北軍各部,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放任獨立師來搶。但隨著越來越多的後勤軍官被槍斃,獨立師再也搶不下去了。隻能依靠在戰場上,與並肩作戰的兄弟部隊那裏“走私”一點過來。但這無法滿足戰爭的消耗。

獨立師現在是三線作戰。北線衛華率領的騎兵團,防守著鐵嶺,東線是第二旅防守的鳳凰山,南線是第一旅防守的遼陽到鞍山。這三點依靠鐵路的便捷,形成了一個鐵三角。

三麵作戰,顯然是不利的。等於處於日軍的三麵包圍之中。如果不是東北邊防軍十萬人馬的趕到,獨立師很可能先於關東軍被日軍援兵吃掉。

三線作戰,物資消耗何其大?而這時,偏偏後勤出了問題……

獨立師參謀長屠倭同時也兼著後勤部長的職務,他比誰都清楚,義勇軍的現狀。

現狀是什麼?

不能再打下去了!

全殲關東軍的願望隻能放到以後。

然而,轍兵的話,他說不出口。因為消滅關東軍,將日寇趕出東北是全國人民的願望。義勇軍也正是靠著這個口號凝聚人心的。如果此時,就在抗戰即將取得勝利的時候,功虧一簣,那會怎樣?沈陽的老百姓,還能接受,第二次淪為亡國奴嗎?全國人民,又會怎樣看待義勇軍?東北邊防軍會不會趁機大肆攻擊義勇軍是逃兵呢?

將實際情況公之於眾嗎?也不行。

一則宣傳機器掌握在別人的手中,二則這不利共同抗戰。

麵對這個生死悠關的問題,屠倭猶豫不決。

他再次拿起了昨天的戰報:

鐵嶺前線:

關東軍第二師團向我部發動了十二次進攻。我鐵嶺守軍奮起還擊,全天共計消滅日軍1000餘人,打傷日軍3000餘。我部含友軍共計陣亡2210人,受傷4000餘。

鳳凰山前線:

日本第19師團,今日新得兵力補充,向我軍發起了六輪大規模的進攻,我部將士誓死殺敵。全天共計消滅鬼子2000餘人,打傷鬼子不計其數。我部含友軍,共計陣亡4000餘人。受傷8000餘人。

鞍山前線:

……

敵我雙方的傷亡比例是一比二。

從奇襲得手後,獨立師除了第一個星期,賺了之外,其他的都是虧本啊。一天比一天虧得多。這些虧損的數字,由於城市交給了東北邊防軍,沒有了補充,傷亡一個,戰鬥力就下降一分。而日本,仍在源源不斷的補充……

Tip:无需注册登录,“足迹” 会自动保存您的阅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