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節 交權(1 / 2)

剛剛解放的漢城,仍在硝煙中飄搖。

龍卷風計劃照常實行,摧毀工廠、機關、倉庫、橋梁的工作在緊張的進行著。不時傳來一聲驚天動地的巨響。每一聲巨響過後,就意味著日軍花費幾年到幾十年的時間,修建的工程,化為瓦礫。

一路走來,滿目皆是瘡痍。來不及收拾的屍體和碎肉,被野狗們爭食著。街道兩旁的陰溝裏,流淌著全都鮮血,幾俱屍體在上麵半飄浮著。戰火仍在燃燒,將一幢幢房舍化為灰燼,大火之中,燒得最徹底,火勢最大的便是日本平民房屋。日式的木結構,實在是太容易著火了。一旦起火,根本無法撲滅,隻能等著燒光。

衛華一手提著刀,在驚恐萬狀的人群中,尋找著金太陽。屠夫那裏傳來消息,日軍的二個師團已經過了最後一道天險同江,正連夜撲來,義勇軍最遲明天一早就得動身。動身之前,有必要和這位金太陽,好好的溝通一下。但是城一破,金太陽就跟著朝鮮師殺進去了,據說他作戰很勇敢,手執雙槍衝在最前麵。

戰鬥是下午結束的,直到晚上,還沒有金太陽的消息,後來聽說,他在城中心的廣場。衛華隻好親自去請了。大家都知道金太陽的脾氣很大,如今除了衛華,誰也請不動。衛華派人過去傳話也不行,必須是親自去!

在城中心,果然看到了金太陽。衛華比常人好得多的視力,第一眼就看到了金太陽正指揮著一群人忙忙碌碌。這些朝鮮人,不是在救治傷員,也不是在滅火,更不像是在打掃戰場,好像是在砌著一個高台。

高台已初現雛形,底坐呈正方形,長寬少說也有七米。衛華覺得很奇怪,難道金太陽是在砌一個瞭望台嗎?義勇軍沒有打算死守漢成,砌這東西有什麼用?

“金司令!”

“我們最親密的戰友,衛同誌來了!”金太陽見火光中出現一人,正是義勇軍總司令衛華。高興得眉開眼笑,大步迎了上去,老遠就伸出手來,喊道:“感謝中國同誌,幫我們解放了漢城。從此以後,朝中兩國人民就是同誌加兄弟,是同一條戰壕裏親密無間的戰友,直到萬萬年!”

衛華聽了,怎麼也高興不起來,義勇軍解放了漢城不假,但沒說是幫你解放的啊。不過,衛華不會爭這一時之長短,因為他心理明白得很,這次解放,隻是暫時的,日軍的優勢仍然十分明顯。小鬼子是不會輕易的放棄這場肥肉的,而義勇軍有必要找一些人,留下來,給鬼子製造一點麻煩。不要讓鬼子,輕易的就“維持治安!”。最好的麻煩製造者,當然是朝鮮的太陽——金成柱同誌莫屬。

“金司令,你這是在做什麼?”衛華指著這個四角形基座問。

“哈哈,為了慶祝這次偉大的勝利,我已經將這個廣場改名為金成柱廣場,並在這裏建一座紀念碑。紀念碑高三十八米,碑身上銘刻為解放祖國而犧牲的朝鮮戰士,哦,還有義勇軍的戰士。碑的頂上,我打算再放一座本人騎馬指揮作戰的銅像,讓朝鮮人民世世代代都記住,他們的國父是誰。”金太陽興高采烈的介紹著。

衛華強抑住想嘔吐的衝動。怪不得朝鮮到處都是金太陽的塑像啊,朝鮮人民無論是平民還是士兵,都要在胸前捌一個金太陽的徽章……原來他在青年時代,就有了這樣遠大的追求……

“金同誌,你的想法太好了!”衛華知道,逆鱗是摸不得的,順著金太陽的思路建議道,“光一個廣場怎麼夠呢?等全朝鮮解放了,在每一座城市的中心,都要建一個這樣的廣場!麵積要足夠大,紀念碑要足夠高,38米怎麼夠呢?至少得108米。銅像不能太小,至少得三十米。還有,您的主體思想,就像太陽一樣照耀著朝鮮的大地,所以,有必要像伏爾加格勒改名為斯大林格勒一樣,將漢城改名為金成柱城!”

金太陽越聽越開心,眉飛色舞間,直把衛華當成了最親密的兄弟了。

“不過……”衛華皺起了眉頭,神色變得凝重起來,“朝鮮南部尚有大片土地沒有解放,人民還有日寇的鐵蹄下哭泣。而北麵日軍的二個師團,又氣勢洶洶的追來了。革命尚未成功,同誌仍需努力啊。”

“怎麼辦?”手中無一兵一卒的金太陽緊張起來。

“當然是與日軍決死一戰!”衛華說得斬釘截鐵,“你看這樣好不好,朝鮮師經過戰爭的洗禮,已經成熟了,以後這支部隊就交給金同誌你了。同時將漢城的城防也交給你,我們義勇軍繼續南下,解放全朝鮮。隻要你們能夠撐住半個月,等我們回師,再一鼓作氣,消滅日軍於城下!”

金太陽聽衛華說要將朝鮮師交給他指揮,喜不自禁。但聽說要自己守城,又是烏雲密布。他心底可明白著,朝鮮師是絕對沒有能力頂住二個日軍師團的猛攻的。但他又不願說自己不行,便另尋理由道:“義勇軍遠來勞頓,不若守城,以逸待勞。換作我師南下,掃蕩殘敵。我師都是本國之人,受日本奴化教育厲害的朝鮮人,也易於接受我師。這樣,更有利於消滅日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