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揮問題。
同盟軍的組成是極為複雜的,有漢、回、蒙、滿各族。其中回族人數既多,風俗又怪。吉鴻昌認為“回民……優點是團結性強,弱點是爭教不爭國。”你和他講國家和民族大義,是行不通的,隻能用穆斯林教義和他們說。
另外,就組織成份來說,同盟軍裏有馮係、各民族係、各家族係、共產黨、還有蒙古王爺……這些人分別代表著不同社會階層的利益。除了抗日的目標是統一的外,其他的國家民族觀念,宗教信仰都不相同。換一個人來當總指揮,這些勢力雲未必行得通。
二、對戰場熟悉的程度。多倫對於吉來說是第二次再打了,比手指還熟悉,但衛華卻是初來乍道。當然,如果有吉的協助,衛華也不至於犯大錯。但是衛華這人,每次大戰,必身先士卒,總指揮都跑到前麵親自打仗去了,還怎麼指揮部隊?
綜合來說,吉鴻昌比衛華更合適,當這個總指揮。
作為軍人,有這份能力就要勇於挑起這份重擔,太過於謙讓,就顯得矯情了。兩人推讓了二回,吉鴻昌便走馬上任了。
出謀劃策,當然少了屠倭,當屠倭步入作戰指揮室時,眾人眼前一亮。吉鴻昌原本還以為屠倭是一個男的呢,待真見了麵,卻是一位如此高大的絕色女子,那種驚訝之色,恐怕是他一生當中記憶最深刻的了。
接下來的戰鬥部署,基本上成了屠倭的一言堂,她思維敏捷,考慮問題,麵麵俱到,讓人根本挑不出來任何的毛病。既便有人雞蛋裏挑骨頭,也被她三言二語便駁了回去。
當然除了吉將軍吃驚之外,這裏的其他人,也是個個疑惑不解,因為屠倭早就是聞名天下的人物了,而且傳言都說是男的,是和衛華得長一樣的多胞胎兄弟。眾人對屠倭的部署沒有任何的意見,但對她性別,還有這次出現的這批男女殺神,都長得一個模樣,極為好奇,非要打破沙鍋問到底。
衛華以多胞胎來解釋。
但解釋不通啊。哪有幾十個多胞胎的?一個娘肚子,能有多大啊?怎麼一次產下幾十個?
衛華又說,我那裏就是這樣的。人都長得差不多。
他們又追問,衛華的家鄉在哪裏。
衛華的家鄉又不在這個時空,和他們怎麼解釋?如果隨便編一個地方,用不了多久,恐怕又得被揭穿,哪怕是編到外國去都不行。因為到了人到了一定的級別,就受各方關注,更何況像衛華這樣的風雲人物呢?哪怕他說,我來自地下五百公裏,估計都會有人打個洞去看看。衛華善撒謊,走投無路的他,隻得用眼神向屠倭求援。
屠倭笑道:“這些個人小事,留等戰後再說吧,時間不早了,我們必須在明天日落之前,攻下多倫。否則就隻有轍兵。”
屠倭避重就輕的繞開了這個無法解答的問題。
“這批殺神的來源可疑啊!”所有人都是這麼想的。但他們越是弄不清楚衛華他們的身世,就越想知道,一些風聞來的傳言,也散發開了去。傳言說,“衛華等人是上天派下來的天兵天將!”
衛華後來聞之,也是一笑了之。
他們真的和“天兵天將”,差不了多少。同樣的來自於天,伴著閃電子而生,同樣的本領高強。唯一的區別就是派他們來的,不是玉皇大帝,而是和玉皇大帝本領差不多的“醒獅”。玉皇大帝代表著封建迷信,“醒獅”代表著高科技。兩者達到極處,卻是殊途同歸了,科技也像起迷信來。而且比迷信中,那些“神佛”有著更高強的“法力”。
這也證明了一句話,所有的學科到了極處都是相通的。
傳言有好,也有壞,但這樣的傳言,對於增強中國軍隊的必勝的信念和打擊鬼子的士氣,顯然是有好處的。
下午五點多的時候,一切準備就緒,一聲令下,三個炮兵團,一齊開火,僅一個齊射,就將鬼子給炸懵了。他們可曾見過這麼猛的炮擊啊!二三輪齊射之後,鬼子城外的炮兵陣地,就被端掉了三個。第四到第十輪齊射,“犁”平了城外鬼子布置的壕溝和鐵絲網。第十到第十四輪齊射,轟平了一大段城牆,接著炮火延伸,進行遮斷炮擊。
同盟軍借著落日前的最後的光芒,踏著用炮彈犁平的通道,湧向多倫。
日偽守城部隊,在如海潮般膨湃人浪麵前,瑟瑟發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