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節 35式槍族(1 / 2)

屠倭押著李有才去了之後,衛華的目光盯在一位戰士身上。這位戰士隻有十八九歲的樣子,眉宇間透著秀氣,渾身帶著書卷氣,但手臂上已經長出肌肉來了,秀氣中又帶著點陽剛,這要是放到二十一世紀,不知會迷死多少女生。

看得出來,他是一名有文化的學生兵。像機械化師這樣的高技術兵種,沒有文化是玩不轉的。為了支持機械化師的發展,所有被“誘騙”到黑龍江的青年學生,都由機械化師和空軍優先挑選。再者,這些熱血青年都更喜歡去當高技術兵種,每一個崗位競爭都是十分激烈的,所以能站在這裏的,特別是能與李有才同車的,肯定不簡單。

不過,衛華認為這青年手中的35式突擊步槍更不簡單。怎麼說呢,這槍與衛華印像中的AK-47外型上差不多,但是小了一號,接過一看,發現槍管的口徑特別的小,就和三八大蓋一樣。掂了掂重量,也比AK要輕得多。拆下彈匣一看,入手極輕,頂端黃澄澄的子彈,像金娃娃一樣的躺著。

“快來看,這是什麼槍?”衛華向大家展示著手中的突擊步槍。龍將軍一把接過槍,在手中摩挲了一會,道:“這槍更像AK-74,應該是5.58毫米口徑。”

屠夫是槍械方麵的專家,當時這槍在設計的時候,屠倭就征求過他的意見。屠夫當時說,AK俱有可靠性高,火力猛的特點,但重量太大,精度小,不適合中國人使用,而美式的M16口徑小,精度高,重量也輕,但結構太複雜,保養稍有不慎,就會出現故障,也難以適應惡劣的環境氣候,特別是寒冷的北方。建議采用AK的設計,但用小口徑,以降低全槍的重量。取兩家之憂點,沒想到最終到手中的定型,卻是這個樣子。看上去就像是小了一號的AK—47,袖珍的如同玩具。皺著眉頭道,“不知威力如何!?”

如果換作是原來的時空,雷老虎會很喜歡這種槍,感覺就像是為中國人量身設計的一樣,但在這個時空,他二米多高的龐大身體,巨大的手掌,如同蒲扇,這小一號的AK,拿在他的手中,就像塑料玩具,太沒有份量了。握持起來沒有手感,使用這樣的槍打靶,他沒有把握,於是又推給那位戰士,道:“你試試!”

衛華在兄弟們在欣賞槍的時候,問了這名戰士三個,將軍問士兵的經典問題。姓名,職務,為什麼來當兵。這士兵回答,譚延洲,二炮手(裝填手),為了打鬼子。

譚延洲接過槍後,衛華又問他,“你熟悉這槍嗎?”

“報告首長,35式突擊步槍,口徑:5.58毫米,使用35式中間威力步槍彈,彈匣容量30發,導氣式自動,閉鎖方式為槍機回轉閉鎖,空槍重2.8公斤,槍長960 毫米,瞄準基線長408毫米,槍管長515毫米,右旋四膛線,射速700發每分鍾,表尺射程1000米,有效射程400米,瞄準具為柱狀準星,U形缺口照門。可掛載30毫米槍榴彈,或多功能刺刀。報告完畢!”

“好槍!”屠夫聽完數據就驚歎了一句。

重量比AK輕,射程比AK遠,精度比AK高,射速比AK快,還能掛載槍榴彈,這就可以全麵壓製日軍的擲彈筒和三八大蓋了。

別看三八大蓋有2400米的表尺射程和800米以上的有效射程,但實際上,絕大多數的戰鬥都發生在400米以內。超過400米,因為子彈受外界環境的影響,溫度、濕度、風力、煙霧等等,想靠步槍打中目標是很困難的。所以,超遠距離精確射擊的實際作用不大。三八式步槍打一槍就得拉一下槍栓,在400米之內,遇到35式步槍,如此快的射速,那簡直是一場噩夢!

譚延洲報的是理論數據,實際如何?兄弟們都想試試。黃顯聲道,東北角有一個靶場,各種新式武器都有。

“哈哈,還不快帶我們去!”

靶場分為三個部份,射擊區、中間區、靶區。靶區背靠著一座山,中間區是一片濕地,射擊區有幾所平房。用於休息和存放軍火。由於對麵的山是西南向東北方向走向,而射擊區是一條直線,這就自然形成一個100、200、400米靶場。可以滿足不同打靶距離的需要。

黃聲顯將兄弟們領到400米的靶區,靶場的負責人召集戰士,從平房中,拿出一堆35式突擊步槍、35式速射機槍,35式狙擊步槍和大量的子彈供兄弟們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