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倫是蒙古的中心,自庫倫出發,向東向西向北各有一條公路,向南有二條公路,借著這四通八達的公路網,將整個外蒙各個部落都連接起來。其中向北的公路,在俄國境內的烏的伯興與西伯利亞大鐵路相交。這條北向而去的公路,與河流相平行,從庫論出發,往北幾十裏就是揆河,接著是哈拉河,然後彙入鄂爾坤河,進入俄國境內,就改名換姓成為色楞格河,最後注入世界上最深的湖泊貝加爾湖(俄稱伯海爾湖)。
四通八達的水陸交通,決定著庫倫的戰略地位,朱可夫認為,占領庫倫就等於是占領了全蒙,所以他將第一集團軍的集結地設在色愣格河的河畔——楚庫伯興。從這裏出發,可以沿著水陸兩路,向南推進,以機械化軍的推進速度,最多隻需要三天就可以兵臨庫倫。同時,這個地方,又距西伯利亞大鐵路不遠,有利於得到補給。
在大戰之前,政治總是先行,艱難而複雜的輿論造勢過程,讓朱可夫感到很難堪,他發現基本上,所有的國際輿論都是向著中國。都說是中國收複蒙古是正義之舉,都說俄軍是侵略者。
偉大而光榮的俄國,怎麼可能是侵略者呢?這些人為什麼看不到,俄軍是來解放那些受壓迫的貧苦人民的?是全世界無產者的解放者!救世主!
後來他幹脆不看任何國際報紙了,也不收聽任何的電台。專心一致的收集蒙古的情報,製定作戰計劃。在這過程中,他敏感的意識到,義勇軍研製出來的T-35坦克,俱有壓倒性的優勢。俄軍坦克不論老式的還是新式都不是它的對手。好在,義勇軍龜縮在黑龍江,有日軍牽製著,不敢出動,要不然,這仗還真是不好打。
日曆翻到八月,到了一年中,最熱的季節,不過對於蒙古草原來說,正是全年中最方便作戰的季節,統師部終於發出了號召,讓第一集團軍南下去解救受苦受難的蒙古人民。
號令一下,第一集團軍就開動起來,馬達轟嗚、戰車咆哮、步兵皮靴踏得草地彎腰。第一集團軍,原本是針對義勇軍進行編製的,所以陣營異常的龐大,共計擁有35個步兵營、20個騎兵營及498輛最新型的坦克,飛機515架。還有1724輛卡車和912輛油缸車,用來保證後勤運輸,共計擁有5萬7千人。
而膽小的義勇軍,在蒙古露了一次臉之後,就再也不敢出來了,將傅作義的第七兵團單獨留在了蒙古。
這個僅二個步兵師,一個騎兵師的第七兵團。其中騎兵師還是到了蒙古後臨時組建的。號稱二十萬,但實際上,加上那些為保障後勤而征來的民夫,都不足五萬的部隊,根本是不堪一擊的。
拿這麼強大的部隊,去打這麼弱小的部隊,根本就是以石擊卵。如果換作朱可夫來指揮,那麼他第一個念頭,就是自殺。因為這仗根本沒法打。但對方像是吃錯了藥一樣,無視兩軍間的巨大差距,在蒙俄邊境,沿著河流,修建了大量的工事。像是下了決心要死守一樣。
8月1日下午3時,第一集團軍,左中右三路,步入進攻位置。
8月2日淩晨5點45分,太陽才露出半邊臉,俄軍的500門大炮就一齊開火了。刹那間,炮聲隆隆,驚天動地。雨點般的炮彈,如同飛蝗一樣,落入中國守軍的陣地,刮起一陣陣死亡之雨,數百朵黑色煙柱升起。前麵的煙柱還沒有消散,後麵的煙柱又起,在寬一百八十公裏,縱深三公裏的廣闊陣地上,大手筆的寫著俄軍恢弘的戰爭氣魄。
用原木搭建的,看似堅固的工事,被一個接著一個連根拔起。炮擊僅十分鍾,俄軍就不看到對岸中國人的陣地,有什麼活物了。這種壯觀的地毯式炮擊,連地都要被翻一遍,還可能存在活人嗎?
半小時後,炮擊停止,密密麻麻的機群又至。相對於日本陸軍,一次出動十幾架飛機的小兒科來說,俄空軍這才叫大氣魄,第一批就是150架轟炸機和100架殲擊機。
機群沒有在中國人的陣地上,找到任何值得轟炸的目標,於是掠過前線,向敵人的縱深飛去。但一片荒涼的蒙古草原,不是綠油油的草地,就是竭色的荒漠,哪有什麼值得轟炸的東西?但是攜著炸彈回航是很危險的,於是隨便扔了,沒炸到人,炸死幾隻不知天高地厚的螞蟻也是好的。
帶著勝利,機群在空中兜了一個圈,掉頭回航時,忽然屁股後來冒出一大片黑點。這些黑點以極快的速度追擊過來。那速度比俄空軍的轟炸機要快多了。根本不可能跑掉。
護航的100殲擊機,無可奈何隻得再掉機頭,迎了過去。空軍拉霍夫上尉,駕駛的是I-16戰鬥機。這是俄國最新式的戰鬥機,也是俄第一種懸臂式下單翼,可收放起落架,帶全封閉坐艙的戰鬥機。速度快,飛行高,據說可以爬到萬米高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