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7節 民族大融合(1 / 3)

民族大融合,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大趨勢。文明越是進步就越需要融合。隻有融合才符合經濟發展的規律,適應社會化大生產的需要。也是人類社會消除隔核,走向統一和富強的必然。

賣服裝的資本家們為什麼希望人們穿一樣的衣服?就是因為服裝越是單一,他們就越好生產,規模越大,平均單件的成本就越低,成衣價格也就自然跟著不斷下降。

這對於百姓來說也是好事,因為他們購衣成本也在不斷的下降,在收入不變的情況下,同樣的錢,可以買更多的衣服,養育後代的能力就越強,日子就越好過。

如果民族成份複雜,衣服千奇百怪,製衣商們便無所適從,無法進行社會化的大生產。製衣成本也就高居不下。

在中國的曆史上,曾經有過盛極一時的匈奴、鮮卑、羯、羝……等少數民族,但慢慢的都不見了,融入到了中華民族這個大家庭當中,無法再區分彼此。

在世界曆史上,曾經有過數萬個民族,隨著工業革命和大航海時代的到來,他們不是被消滅就是被融合了。其中光英國滅絕的民族就達四百多個。

十年前,衛華便注意到東北境內來來往往服色各異、語言紛雜的各民族人口,就如何相處方麵會是一個大問題。

有的人吃肉,有的人不吃肉,有的人吃豬肉,有的人不吃豬肉。

吃肉的攻擊不吃肉的是娘們,吃素的攻擊吃肉的死後要下地獄。吃豬肉看著那些不吃豬肉的感到不可思議,而不吃豬肉的人,看到那些連豬這樣醜陋動物都吃的人,十分的鄙視。

有的人將烏鴉視為不詳加以驅趕,有的人卻將烏鴉視為祖先靈魂的寄所,加以保護。

有的人將玉視為珍寶,不佩玉就不出門,有的人將玉當成石頭,認為那些佩玉的人傻瓜一個!

更麻煩的是南腔北調,上百種語言,以及細分下去的數千種方言,聽得人暈頭轉向,極大的影響了各族人們之間的交流。所謂同聲相應,於是大片的民族聚居區形成,各民族聚居區產生的矛盾難免日積月累形成民族衝突。

衛華曾有意識的要將這些人形成一個統一的民族,使用統一的語言文字,穿統一的衣服,讓生活習慣也盡可能的統一。所以規定了學校隻充許教授漢語,穿漢服,所有的民族習慣都向漢族看齊。

十年過去了,有一定的效果,但沒有達到衛華想要的程度。特別是在猶太人掌權之後,出現了大麵積的反彈。猶太人將希伯萊語和英語都納入了學校必學課程。學生們光為了掌握三門語言,都得花費十年的時間,這嚴重的防礙了科學技術的推廣以及文化的普及效率。

在猶太人占多數的空軍,則更徹底,他們將希伯萊語當成唯一的官方語言……從而像道門檻一般將非猶太人拒之在外。

這樣的情況不能再繼續下去了。衛華趁著這次大勝之威,強力推行民族融合政策。

在北八省,隻承認一個民族,即中華民族。

政府頒行中華民族的行為守則。用中華民族語言,穿帶有中華民族鮮明特點的衣服——中山裝,生活習慣上以漢族包容的習性為主體,充許一定程度上的個人自我保留。

官辦的學校,特別是義務教育階段,不充許教授除中華民族語之外的任何語言。如果想學其他的語言,隻能去專門的語言學校去學,且沒有任何的補助。

政府唯一的官方語言便是中華民族語,今後也不充許增加任何別的語種。

那麼什麼是中華民族語?

即以漢語為主體的語言,它吸收了英語以及希臘語中的一些符號,以補充漢語在科學表達,特別是數學表達上的不足。

衛華的民族融合政策,先是在兄弟們內部商議,大家都說好之後,又轉給社會各屆,征求更廣泛的意見。中國人都拍手稱好,一些老學究甚至拿秦始皇的統一語言文字相類比,認為這是件利在當代,功在千秋的大事。

作為影響力僅次於漢族的猶太人,他們還心有餘悸,什麼意見也不敢提。不過,對於他們來說,賺錢是第一位的。至於中華民族語,他們早就學會了,條例如果實行,對他們的生活也不會有太多的影響。

反響最強烈的是盎格魯—撒克遜族,他們認為英語才是國際通用語言,作為象形文字一個分支的漢語已經過時了,拚音文字才是主流。然後他們又列出了許多漢語難學難懂的證據。

衛華隻一句話就讓這些人閉嘴了。

北八省撒克遜人隻有七百萬,而說漢語的有七千萬,讓七百萬人學漢語,難道會比讓七千萬人說英語更難?

其他的二百來個種族,雖然種類眾多,但人口加在一起也隻占到很小的一部份,沒有太多的發言權。如果他們想繼續在中國生存下去,就隻能加緊學習漢語。

很快,正式的民族大融合的條例便頒布了。北大省掀起了一片融合高潮,各民族互相通婚、所有人都以中華民族的生活習慣來要求自己,而法官遇到民族問題也以中華民族的標準進行處理,辦起案來,簡單方便了許多。

見此情形,衛華不禁要稱讚獨裁的好處來。這樣的民族融合條例,若是放到後世,根本不可能通行的,不僅少數民族不會接受,就連民族內部的那些磚家叫獸也不肯接受,他們會大罵這是大漢族主義。

衛華可以發誓,他實行的絕不是大漢族主義,因為漢族也被當成一個民族,融合到中華民族之中。隻不過,由於漢族人口占絕對多數,所以大中華民族的文化以漢族為模版而己。

至於其她民族的民族特色,隻要是不可取代的,也被當成精華吸納進了中華民族的體係之中。比如撒克遜人的英文字母,在數學上有不可替代的方便簡潔。又如希臘民族的古希臘字符,在幾何學方麵的表達無法替換。

為了便於書寫和學習,文字進行了簡化。

簡化字用的便是後世標準的簡體中文,這種簡化字已經被時間證明了的,行之有效,且能被大多數國人接受的簡化方案。實行起來,沒有任何困難。

………………

“義勇軍方麵有什麼新的動靜?”矮小精壯陳誠疑惑不解的問著自己的參謀們。

20萬大軍,已經占領山海關一周了,而義勇軍除了改組為解放軍之外,沒有任何軍事上的行動。這太不尋常了。

無論哪一個角度來看,解放軍的實力都遠強於陳誠的平津集團,陳誠也早作好了準備,一旦解放軍反擊,他便轍回原地,這樣的話,校長那一邊也好交差。可是,解放軍就是按兵不動,不知搞什麼明堂,讓陳誠整日裏提心吊膽的。

“義勇軍今天頒布了新的《民族融合條例》……”

陳誠接過記要,細看了一遍,邊看邊擊節叫好。

“長官?”

“衛華又做了一件千秋功業的大事啊!他的民族大融合政策,比起馬克思的空想的共產主義要實在得多,比起共產黨的那一套要解放全世界受壓迫的人,要現實得多。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也符合中山先生的民族理念,堪稱三民主義的繼承者和發楊者。”

“長官,您太高讚了。義勇軍也罷,解放軍也罷,都是邪門歪道,南京的蔣總統以及麾下的中央軍才是中山先生理論的繼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