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4節 太平洋戰爭(1)(1 / 3)

太平洋戰爭的爆發,是從倭國偷襲珍珠港開始的。

二戰後,有後世史學家指出,倭國之所以攻擊美國珍珠港,拉開了太平洋戰爭的序幕,完全是因為中國在背後指使的結果。他例舉出了證據若幹,如《中日密約》,以及倭國向中國稱臣,改國號為倭國,自認為是兒皇帝,如此等等。

這樣的後世史學家,隻能說是半桶水,他為了達到聳人聽聞的效果,采取斷章取義的方式,隱去一半史料,宣揚另一半史料。

中國意圖借倭國軍刀,肢解美國,從而永久性的消除美國這個隔著太平洋的競爭對手和戰爭之源,最多隻能算是外因。想要一個國家,不遠萬裏,喪失理智的攻擊一個比他強得多的國家,光有外因是不行的,必須要有其內在的動力才行。

外因為鋪,內因為主!

翻開曆史的扉頁,挖掘塵封的往事,不難發現,倭美矛盾由來已久。

早在19世紀末期,倭國就開始與美國爭奪亞洲和太平洋地區的霸權。

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年)中,倭國——當時還叫日本,便乘西方列強無暇東顧之機,依照田中奏章的大陸政策,逐步入侵中國,撈取好處,進行瘋狂的經濟掠奪。並以對德宣戰為名,將魔爪伸向青島、濟南等地,霸占了山東全省。

除此之外,還大肆搶占德國在太平洋上的島嶼據點,從而展開了倭國的大東亞共榮圈策略。隨著國力的攀升,倭國成為國際聯盟常任理事國之一,從此確立了其列強的身份。

全世界就是一個大草原,草原上生活著狼與羊。倭國作為一個貧病的東方國家,出身是屬羊的,既便他經過明治維新的勵精圖治,羊角鋒利,身強休壯,傳統西方列強還是認為他是羊,在國際事務中一直將他排擠狼群之外,被人小看。成為國際聯盟常任理事國之後,它的身體便由羊正式轉換成了狼,從此有了與世界列強分庭抗爭的資格,沒有人不重視倭國的存在。

總之一句話,當你被認為是羊的時候,那麼你就隻配吃草,如果你非要吃肉,那麼就會被國際社會當成怪物,加以排擠。當你被認為是狼的時候,那麼,你再吃肉,國際社會就覺得挺正常了。

從此,狼群們開始認真的考慮,你這匹新狼的利益訴求。再遇到有衝突時,也不會直接犬牙相向,而是拭圖采取對話的方式進行解決,如果對話不成,再訴之武力。這就是狼群內部的鬥爭方式——相當的文明。

既有了地盤,又有了狼的認證,倭國的勢力範圍迅速得到了擴展。

然而,好景不長。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已經看到了倭國狼性的美英兩國認為,倭國遲早會威脅到英美等國在亞洲的羊圈,於是他們在剪掉德國的爪牙,裝進《凡爾賽和約》的籠子裏之後,又決定聯手抑製倭國。

1921年8月,英、日、法、意、比、荷蘭、中國在華盛頓照開會議,討論了“海軍裁軍問題”和“遠東太平洋問題”。

當時,倭國如同在亞洲的英國,是列島國家,四麵臨海,以發展海軍為第一要務。一戰後的倭國海軍,正在推行以8艘戰列艦、8艘巡洋艦為基幹的“八八艦隊”擴軍計劃。

倭國清楚地知道美英的所謂“遠東太平洋問題”是針對倭國擴軍而來的,但此時的倭國是無力與美英硬碰硬的,隻能忍氣吞聲地接受。

1921年11月12日,華盛頓會議正式開幕。會上,美國利用英國在經濟上對自己的依賴,頻頻向英國施加壓力,迫使英國放棄了英日同盟,簽訂了《四國公約》,並迫使列強正式承認了美國的“門戶開放”政策,從而孤立了日本,將手伸到了遠東及太平洋地區。

倭國在會上孤立無援,不得不接受《華盛頓限製海軍軍備條約》,條約規定,美、英、日三國主力艦噸位的比例分別為5∶5∶3。

根據這個比例,倭國為了給新艦以“出生指標”,不得不自沉了數艘在一戰中功勳卓著的主力艦。導致倭國海軍元氣大傷。

美國這一手高明啊,不動槍不動炮,不廢一槍一彈,就扼製住了倭國海軍的發展勢頭,讓倭國遭到了自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以來最大的挫敗。倭國引以為恥,從此倭國埋下了仇美的種子。他們認為,倭國想要發展,就必須掙脫美國的束縛。

倭國決不甘心俯首稱臣。1934年12月29日,倭國大使齋藤在華盛頓向美國國務卿赫爾通告,倭國將於1936年底終止《華盛頓限製海軍軍備條約》。

為了對抗美國,倭國需要盟友,於是在1940年9月27日,與德意結成軍事同盟。

倭國的係列舉動自然激怒了美國。

曆史本該如此發展下去,德意倭結成軸心,英法美結成同盟,二大軍事經濟戰爭集團形成,接著歐戰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