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伏擊,顯然是有預謀的。而指揮這場伏擊的就是美軍駐馬拿馬的陸戰隊司令辛克準將。看過《兄弟連》的人,對他一定不陌生。他就是“兄弟連”的上司,辛克團長。
辛克1905年4月3日出生於北卡羅來納州的萊克星頓。1927年畢業於西點軍校,1945年升為準將。雖然曆史發生了偏差,他沒能在太平洋戰場上建功立業,卻在歐洲戰場上屢立戰功。成為駐巴拿馬陸戰隊司令。
辛克第一次聽說中國人建立了一支直升機部隊的時候,便吸引了他極大的注意力。他認為,直升機可以低空飛行,還能在空中懸浮,對陸地的攻擊效果,會很強。這對於海軍陸戰隊來說,是夢寐以求的工具。他甚至寫信給杜魯門總統,要求想法設法,不惜代價弄幾架黑鷹。
美軍對各種新式武器都是敏感的,杜魯門不僅下令照辦,還命令國內的公司進行研製。然而,當時中國並不出售,等到今年五月同意出售時,訂貨還沒到手,太平洋戰爭就已經暴發了。國內那般蠢貨雖然研製出了直升機,但那是用簡單的鋼架加馬達混合而成,一陣風就吹得沒影了,離實用還有十萬八千裏。軍方如果訂購這樣的直升機,簡直就是拿士兵們的生命開玩笑。
既然買不到,又造不出,那麼就通過軍事手段奪取吧。辛克想著,隻要能拿到一架黑鷹進行仿製,以美國強大的軍工能力,還怕做不出來嗎?
當中國海軍攻擊巴拿馬的時候,別人都是一幅愁雲慘淡,好像世界末日要到了一樣。辛克卻是興奮不已,俘獲中國人直升機的機會終於到了。
但是,中國的直升機,發揮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巴拿馬運河的南端,眨眼間就淪陷了,讓辛克連下手的機會都沒有。從那些從南麵逃回來士兵報告,貼地飛行的直升機太可怕了,居高臨下的機動掃射,讓美軍無處可藏,機槍打不透它,高射炮來不及轉向,就被炸成一團火球。
從他們身上,辛克學到了第一手的實戰經驗,認為用傳統的高射炮打黑鷹是不行的,然而用機槍火力又不夠。他琢磨了半天,想到了用反坦克火箭——巴祖卡。
可惜的是,巴拿馬的美軍擁有的巴祖卡並不多。大概在他們的眼中看來,巴拿馬一向太平無事,擁有大量的飛機,坦克的美軍,裝備巴祖卡純屬多餘。
當其他人發現辛克在收集巴祖卡,說是用來對付直升機時,那些人都嘲笑他一定是瘋了。
將軍們這樣說,也是有道理的。因為巴祖卡的有效射程隻有100米,最大射程350米,而直升機,如果高飛的話,打不到,如果低飛的話,又是樹梢高度,從頭頂一晃就過去了,高炮都來不及打呢,更何況發射緩慢的肩扛式60口徑的火箭——巴祖卡?
辛克頂住壓力,搜集了30俱巴祖卡,以及50發火箭彈。選擇科隆以南的樹林中,作為伏擊地點。他估計這兒一定是中國直升機群通過的地方。
當黑鷹不斷的從他們的頭頂掠過時,他忍住了。因為此時的黑鷹滿載彈藥,油料也多,如果擊落,那麼會引起大火,炸得粉碎,什麼也得不到。等到他們返航的時候,再突然襲擊,既能確保擊落,又能不被其他的黑鷹攻擊。
一切正如他所預料的那樣,隨著一聲令下,八枚火箭彈同時升空,在伏擊地點構成了一張火網,一架黑鷹應聲而落。
這是一架黑鷹炮艇機,兩門30毫米火炮,已經打光了炮彈。炮管還熱得發燙。機上有五人,一名架駛員,包括馬合麻在內共計二正二副四名炮手。
馬合麻今天的斬獲頗豐,他非常幸運的發現了一處藏有M4坦克的基地,他毫不手軟的用30機炮攻頂,將12輛M4謝爾曼中型坦克給炸成燃燒著的鋼鐵棺材。也許是樂極生悲吧,沒想到返航時遭到伏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