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至下午3點,科隆城的外圍已經被掃蕩幹淨,科科索洛空軍基地,被一個陸戰隊營控製,港口被陸戰隊第二師占領,貨物堆棧場的幾十萬噸各類物資和商品,盡在陸戰隊的控製之下。
大約還有一萬多美軍藏在縱橫僅二公裏的科隆市中心區,他們用沙袋砌了街壘,狙擊手上了樓頂,輕重機槍架在窗子上,組成立體交夾火力。讓處在絕望之中的美軍感到欣慰的是,第二艦隊護送的援兵已經過了古巴,再有一天就能抵達。
美軍認為,憑借縱橫交錯的巷道,可以有效的殺傷敵人,堅持一日一夜,等候援軍的到來,毫無困難。
麵對巷戰,解放軍已經打過很多了,在各座城市,與日寇的殊死之戰,打到最後都成了巷戰。巷戰中解放軍有一件其他各國軍隊都沒有的戰略武器——終結者。並積累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戰術:先使用裝甲部隊,突入城內的主幹道,將城市分成幾大塊,然後“終結者”們出動。逐一包圍殲滅。他們皮糙肉厚,子彈難以傷到,有他們出馬,再慘烈的巷戰,都是浮雲。
現在,解放軍又有了從前不俱備的武器——直升機!可以及時的將兵力設放到任意一點,還以及時的將傷員給搶運出來。
如此,這一場巷戰打下來,應該更加的輕鬆。
為了便於就近指揮,衛東方將“前指”設在了占領不久的火車站的候車大廳,信息部隊高效的架設好了指揮體係,戰場雷達、無線電、時實模似信號的圖像傳送,都已經準備就緒。
由於火車站很寬大,一些地方已經被開劈成了傷兵醫院,一排排簡易的行軍床整齊的放著,上麵躺著的基本上都是巴拿馬國防軍的士兵。這些人太沒經驗了,聽到槍聲停了,就沒頭沒腦的往裏麵衝,等到美軍機槍一響,又滿地亂跑,結果死傷很大。
他們的雖然有醫療體係,但麵對大量的傷兵,所謂的醫療體係,一下子就崩潰了,不得不向中方求援。中方出於友誼出發,也盡最大的可能對他們進行救助,醫療船上的病床不夠,就搬到了陸地上來。
此外,數量更多的傷員則是平民,他們被大炮誤傷的,被流彈擊中的,還有被美軍當成炮灰,臨時征用,以此來填補兩軍巨大的兵力差距……
這一切,對於艦隊的醫療保障能力,是一個巨大的考驗。
辛克領導的海軍陸戰隊160營,幾乎被包圍全殲,馬合麻被救了出來,可惜的是,讓辛克那隻老狐狸跑了。馬合麻由於傷勢過重,被送到了醫療船上。那些輕傷的“終結者”們,則簡單的取出子彈,上點藥,用繃帶一包就好了。受傷重一點的,也隻需吊一瓶血進去,便立刻生龍活虎了。
“終結者”血肉“機甲”的自瘉能力,超過了醫學解釋,隻能用“神話”來定義。
一張影印放大的巨幅科隆城的航拍照片,掛在了牆上,占去了大半的牆體麵積,製圖參謀們登著人字梯,上上下下的去標注敵我雙方的態勢。藍色代表敵軍,紅色代表我軍。地圖上,藍色的區域已經被紅色重重圍住了。從東北到西南,依次是陸戰一師、二師、四師、五師。從加通船閘、水壩一線,直到謝爾曼堡,有陸戰三師進行布防。此外,在巴拿馬運河的南部,包括巴拿馬城,有剩下的6到10,五個陸戰師。稱得上是固如金湯,水泄不通了。
上校以上的各級陸海空軍隊指揮官齊聚一堂,就連海軍上將陳紹寬也通過專線,參與會議了。
會議開始之前,衛東方首先問了下海軍航空兵的偵察機中隊,詢問他們在加勒比海有沒有發現美軍艦隊駛來的跡像。得到的回答是,沒有。
海軍航空兵,已經將受損較小的科科洛索海軍基地恢複了一半的功能,跑道可供F-38式戰鬥機勉強起降,他們的偵察範圍是以科科洛索為中心,半徑為1000公裏的扇形區域,最近抵達了開曼群島。
偵察機中隊的報告,讓衛東方放心了不少。美軍航母艦隊,極限攻擊半徑是400公裏1000公裏外還沒有發現敵人艦隊,那麼就意味著美軍艦隊,至少要先駛過600公裏,以美艦隊巡艦速度19節計算,至少在將來的17小時內,中方可以無需考慮,遭到來自美國援兵的襲擊。
由此可見,解決科隆戰鬥,還有17小時的黃金時間。如果考慮到人需在休息以便恢複精力作戰的話,那麼需要在今天24點之前解決戰鬥。
如此,還剩下9個小時!
“屠叔叔,你們有把握在9小時內解放科隆嗎?”
“九個小時?”屠夫身上纏了繃帶,在心中迅速估算了一下美軍還剩下的全部兵力,以及自己手中還能出動的人力,最終搖了搖頭:“如果衛司令在此,也許能做到。我沒那個能力……我最少需要2天的時間。”
“那麼,有沒有可能,采取斬首行動,俘虜美軍司令,勒令其投降?”
“恐怕也不行吧!”屠夫想到了早上,馬合麻被美軍用火箭彈伏擊的九死一生的情景,不得不慎重,“想要斬首,需直升機低空突襲。低空突襲成功的前提是敵方沒有防備。如今美軍已經防備森嚴,況且我們連他的司令部在哪都不清楚。”
“難道就沒有辦的辦法了嗎?”
“關鍵是你的時間給得太少。”屠夫搖著頭道,“一萬多頭豬,都要殺幾天吧。更何況一萬多武裝到牙齒的美軍。”
“科隆市區有多少平民?”衛東方問巴拿馬總統布林。
“那是我國最繁華的城市,平時有6萬多人,戰時跑出了一些,估計還有4到5萬人了吧。”布林不能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