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節 未來的方向(1 / 3)

戰爭其實早就開始了,9月1日進行的不過是總攻擊,從五月到九月三個月的時間,全都是戰爭準備階段,或者說是戰爭熱身階段。美國人並不傻,當他們看到“泛太平洋組織”成立,太平洋上到處都是往拉美運送武器、人員的艦船,豈能嗅不到戰爭的味道?覺察不到他們的末日就在眼前?

地處南太平洋的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原本是可以置身事外的,或者加入“泛太平洋組織”也就能夠逃出一劫。但是很可惜,他們同樣是白人的後代,和美國人一樣,都是以屠殺當地人,搶占其地盤,三百多年下來,這才有了現在的澳洲。出於對母國的眷念,他們至今仍是英聯邦的成員國。

既然英國已經向中國宣戰,身為邦屬的澳洲兩國也向中國宣戰。

結果他們惹來了滅國之災。

由於澳洲地處南太平洋上,如果不將其征服,那麼他們將威脅到太平洋上航線的安全。欲征美國,必先征服拉美,欲征服拉美,必須征服澳洲。

1947年6月初,中國遠征艦隊,在關島補充物資和人員後,展開澳洲戰役。

倭國偷襲珍珠港成功之後,下一步就是要登陸美國,然而美國那超強的國力,讓山本五十六感到害怕,它需要更多的艦船和武器,然而此時的倭國已經將潛力發揮到了極致,不得不求助於中國。中國則是一副精明的商人的嘴臉,想要東西可以,拿錢來買。

但是,倭國要的東西實在太多了,哪有那麼多錢啊?於是,早就在衛華算計之中的,以土地換武器的計劃就孕育而生了。

倭國將他控製下的關島所在的馬裏亞納群島、越南轉賣給了中國,中國給了倭國總計10億的華幣的武器。倭國人計算了一下,發覺10億華幣的武器還不夠,於是又將馬來西亞以8億華幣賣給了中國。

倭國海軍,總計獲得了18億元的華幣,從中國手中購買了10艘萬噸巨輪,200架F-38式戰鬥機,50架F-46閃電雙發雙體重型戰鬥轟炸機,300輛T-35改坦克,50架黑鷹,20架武直-10。再加上日本新下水了三艘航母,8艘大型運兵船。總體實力又有了質的飛躍。

對於這筆買賣,雙方都覺得劃算。倭國占領這些殖民地時,幾乎沒費多大的精力,如今卻能以十倍的價錢轉手倒賣,連本帶著巨利收回。

中方收到這些領土後,建設了二大一小三個海軍基地——關島、金蘭灣和新加坡。依托關島中國麵向太平洋的絕對防禦圈正式成形。依托金蘭灣,中國海軍可以控製東南亞。依托馬來西亞的新加坡,實現了對馬六甲海峽的絕對控製。戰略意義重大。

再加上數千萬的人口,以及地下無盡的寶藏,這筆買賣總計才花費了18億華幣,怎能不說大賺呢?

對於越南和馬來西亞,中國拋棄了倭國式的暴力殖民,而是較為隱蔽的經濟殖民,當地人過的日子,比起倭國統治時要好多了。他們有了自己的政府、警察和軍隊,他們對天朝上國將他們從苦海中解救出來,充滿著感激,數百萬青年應征入伍,成為北美戰場上的“炮灰”。

有了關島海軍基地,中國海軍就多了一個跳板,無須再往返穿梭太平洋的萬裏海疆了。效率有了質的提高。展開對澳大利亞的攻勢,也就變得輕而易舉。

澳大利亞盡管地域廣大,有七百多萬平方公裏,但由於人口稀少,在整個二戰中扮演的是一個不甘寂莫,卻作用十分有限的小角色。作為英聯邦成員國,別的國家都是整師的開往歐洲戰場的,而這個國家派出的兵力,隻能以團計。再加上其海軍弱小可憐。怎能與百戰雄師——中國海軍相抗衡呢?

當中國海軍從關島補給完畢,護送著13個師,20萬海軍陸戰隊直接駛入“菲利普港灣”在海空一體的火力掩護下,直接從澳大利來的首都——墨爾本登陸時,澳大利亞總督,看著手中僅有的幾萬人,被炸得抱頭鼠竄,潰不成軍,又想到,澳大利亞孤立無援,隻能無奈的升起白旗。

一星期後,中國海軍主力,往新西蘭一亮像,實力更加弱小的新西蘭便連開槍的勇氣都沒有,直接選擇了投降。

一個星期,征服二個國家,這是中國海軍自成立以來,最快的紀錄。這也充分的說明了,看似強悍的澳洲,連一隻紙老虎都算不上,最多不過是一隻像老虎的紙貓,一口氣就能吹上天。

作為指揮這次作戰的司令——衛東方因此升職為海軍上將,而陳紹寬在此之前,晉升為海軍元帥,已經退休。衛東方以上將的身份,統領中國海軍。

同月,傅作義晉升為陸軍元帥,他的傅作義兵團,在加強了兵力之後,變成了由60個師近百萬人的中亞兵團,將駐伊朗的英軍驅逐出去,扶殖巴維列國王重新上台。隨後,中亞兵團又解放了伊拉克、科威特、敘利亞、黎巴嫩、巴勒斯坦、約旦,將勢力範圍擴展到了裏海、黑海、波斯灣、地中海,兵峰直指蘇伊士運河。

為了兌現承諾,同時也為了在阿拉伯世界打下一枚永久的楔子,衛華將那些仍不認同中華民族文化的幾十萬猶太人給送了出去,在約旦河西岸與地中海之中,建立起了以色列。

中國幫助猶太人建國的政策,引來猶太人世界的衷心擁護,一些對加入中國還執懷疑態度的人徹底的放下了疑慮。中國政府製定的對猶政策,得到了他們支持。猶太人主動放棄了在金融方麵的圖謀,轉向投向科技領域,帶動著一個又一個的科技浪潮滾滾向前。

英軍節節敗退,一直退到埃及境內這才止住步閥,然而蘇伊士遠河已在中國中亞集團的轟炸之下,不得不封閉航運。英軍在歐洲戰場全線吃緊,想增援埃及也是力不從心,蘇伊士運河和亞利山大港失守隻是遲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