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節 電磁脈衝彈(1 / 3)

跨洲越洋多國聯合作戰,最困難的地方在於聯合和統一,別的不說,光一個時間問題就叫人頭痛。美國如果不計算夏威夷和阿拉斯加,那麼他光大陸本土就地跨四個時區,從西五區一直到西八區,於是就有了四個時間:東部時間(又稱華盛頓時間)、中部時間、山地時間(又稱亞利山那時間)、太平洋時間。

當太平洋聯軍的艦隊駛過位於太平洋中間的國際日期變更線的時候,需要將日期往前翻一頁,也就是說,從今天跑到了昨天。決戰的總攻日期定在了9月1日,那是指西半球時間,而實際上,東半球已經到了9月2日。

於是一個經典的笑話產生了,有位海軍士兵“哲學家”說,敵人的炮彈一定打不著我們,因為他們射出的炮彈是“昨天”的炮彈,昨天的炮彈怎麼可能打到今天的我軍呢?同樣,我軍的炮彈,也打不到敵人,因為“今天”的炮彈,不可能炸死昨天的敵人!

這位“哲學家”雖是詭辯,但想要駁倒他並不容易。讓很多人產生迷惑。當然,這對於戰士們來說,無關緊要,他們才不會和你去思考什麼時間理論。看到敵人就打,這就是他們的生存哲學。

照慣常的作戰原則,一般都是淩晨,趁著天色蒙蒙亮的時候,發動進攻。但是麵對這個跨越四個時區的戰場,所謂的“淩晨”,就變得詭異了。當早上6點,古巴哈瓦那迎來了9月1日第一縷陽光時,位於西7和西8區的墨西哥還是繁星滿天的淩晨3、4點鍾。

在一片漆黑中,如何進攻呢?

如此,想要2000多萬軍隊,在某一個時刻,統一發動進攻,那是不可想象的。但是,不統一進攻,又不合“聯軍一盤棋”的戰役要求。總不能,東麵已經炮火連天了,西麵還在熟睡之中吧。

如果將時間定在中午,那麼四個時區都在白天,倒是可以同時發動攻擊,但是對於東部來說,很快就要迎來了黑夜,攻擊將不得不停止,如此將浪費4到5個小時的白晝打擊時間。

如何解決這個時間問題呢?

聯軍總司令部經過討論,最終放棄了統一發動的想法,而是自東向西,迎著朝陽,梯次發動攻擊。這樣,可以保障每個時間的部隊,都擁有一整個白天的時間進攻擊。

這種攻擊的缺點就是喪失了戰役的突性,考慮到盟軍早就對聯軍宣了戰,這個突然性要不要,區別不是很大。盟軍24小時處於警戒狀態的,在任何時候,攻擊他,都不可能再收到像“珍珠港”和“巴拿馬”一樣的襲擊效果。

聯軍也不是將勝利的法寶壓在“突然性”上麵。必須靠實力製勝。

那麼,麵對盟軍從地麵的鐵絲網、壕溝、碉堡群、坦克、高射炮,到空中的戰鬥機、雷達波,所構成的嚴密的防禦網,要怎樣才能突破呢?

依靠坦克麼?在敵人完備的防禦工事麵前,很難占到使宜。

依靠飛機麼?雷達波無處不在,任何機群入侵都將遭到其攔截,從8月31日白天的這場空戰來看,聯軍的空軍占有優勢,但是一但進入敵人的防空區域,這種優勢就喪失了。同樣占不到便宜。

如果沒便宜可占,那麼就一定會打成持久戰,聯軍遠道而來,再加上數量上的不足,持久下去,一定會失敗。

因此,需要一種武器,可以突破盟軍的防禦,摧毀他們的雷達網絡和指揮體係。

導彈就是這樣的利器!

在古北維亞克拉拉省北麵有個名為大薩瓜的小縣,人口稀少,房屋基本上都是最多二層的磚木結構。附近的土地平坦,聯軍在此征用了大片的土地,用於修建機場。聯軍駐古巴唯一的一個戰略彈道導彈發射場——大傻瓜基地,也坐落於此。

1962年冷戰時期,蘇聯與美國之間爆發了一場差點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古巴導彈危機,就是因為蘇聯要古巴設立導彈發射場,而美軍堅決反,並且以戰爭相要挾,最終迫使蘇聯將導彈轍走。

為何美國會如此敏感?原因就在於古巴特殊的地理位置,它位於美國的後院,距華盛頓僅2000公裏,距美國佛羅裏達州的州府邁阿密僅300公裏。從蘇聯本土需要發射洲際導彈,越過大西洋才能打到美國本土,而且還要經過層層設防的攔截網。

然而,從古巴打出去的中程導彈,就能起到同樣的效果。洲際導彈由於成本問題,數量畢竟是有限的,而中程導彈,可以輕鬆的部署幾千枚。

再加上飛行時間短,留給美國的反應時間很小。故,美國從自己的安全出發,寧可打一場世界大戰,也決不充許蘇聯將古巴變成一個導彈基地。

如今,蘇聯當年沒有實現的夢想,中國將此變成了現實。

東風-2,擁有2800公裏的射程,用後世的觀點來看,還隻屬於中程導彈的範圍內,但能部署在古巴,就能威脅到美國的西海岸全境,哪怕其最北端的緬因州,也在射程範圍之內。再加上部署在墨西哥的導彈基地,全美都在“東風”的“吹拂”之下。

一枚東風-2彈道導彈,造價比一架J-10還貴,但無論多高的價格都值得。因為,它所承擔的戰鬥使命,是任何飛機都無法承擔的。100公裏射高,從大氣層外撲向目標,5馬赫的速度,讓任何武器都無法攔截。這是戰鬥機無法做到的。就算到了21世紀,攔截這樣的彈道導彈仍是一個無法保障的課題。

東風-2最大的問題在於精度,慣性製導之下,誤差往往有數公裏。所謂的末端電視製導,其實根本用不上,因為東風-2在五馬赫的速度下,其外表會出現一層等離子體,阻隔無線電波。

這層等離子體,是柄雙刃劍,一方麵可以阻攔被敵人用電子戰技術進行的“誘導”,另一方麵,也讓己方想用無線電操縱,提高命中精度,變成了夢想。

不過,這個大問題,對於今天的這枚“東風-2”來說,就不是問題。因為他搭截的彈頭,非常的特殊。號稱“第二核武器”!

這就是,軟殺傷半徑高達1000公裏的核電脈衝炸彈。這種炸彈以十萬噸的核彈作為能量源,加強了電磁性能,使得其釋放出來的能量50%都轉化成電磁衝擊波。

電磁脈衝彈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炸藥爆炸壓縮磁通量,產生高功率微波。這種微波以強電磁脈衝的形式,向四周以光速擴散。如果炸藥是核彈,那麼便是核電磁脈衝彈。

20世紀在美蘇冷戰的時候,美國就作過設想,假如在美國上空34公裏爆開一枚核電磁脈衝彈,那麼整個美國東部,都將陷入一片混亂,指揮體係癱煥、雷達失靈、電線短路、集成線路燒毀、計算機停止運轉……至少需要3個小時,才能恢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