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的人,分為兩種,一種是明白人,另一種是不明白的人。前者是少數,活得痛苦,天天憂心如焚。後者是大多數,活得幸福,在他們的眼中黑夜也是白天。
明白的這一類人,又可以分成兩種。
一種是揣著明白裝糊塗,他們一般是掌權者,他們坐享著信息不對稱的紅利,呼風喚雨。
一種是揣著明白裝不了糊塗。他們一般是遠離或者遊離權力中心的人。這一類人是最痛苦的:想大聲疾呼,卻發現口不能言;想施展拳腳,卻有心無力。
衛華和張教授都避於最痛苦中的這一類人。
回到學校後,衛華將《論新環境下的計劃經濟》複印了一份,再次交了上去。在等候的回複日子裏又找屠倭,借用軍隊的兵棋推演模型和巨型計算機,對Z國的經濟進行推演。
推演的數學模型搭建,對於衛華來說不是難事。僅一個星期就弄好了。
難弄是數據錄入。所要用到的數據太多了,就算將國家統計局這幾十年來的全部數據都輸進去還不夠。
僅僅是國內的數據是片麵的,還需要國外的數據。任何脫離國際大環境下的,自閉的經濟模型所得到的結果都是荒謬的。
這是一項需要幾萬人才能完成的工作,已經遠完超過衛華的能力範圍了。最終,隻得將這個模型連同設計原理,一齊交給了社科院。衛華祈禱,作為國家決策機構,相當於Z國智囊團的社科院,能夠拔出專項資金,完成這項利國利民的大工程。
這段時間,班上其他同學的論文和考試都得到了通過。
其中,屠倭寫的《發動機戰略,打造Z國力量》的文章,最受人重視。
文中針對我國動力領域,核心技術都掌握在外國人手中的現實,提出要打造動力強國的戰略。
通過對國外發動機發展的曆史,以及國內的現狀,指出了Z國在發動機領域之所以落後的八大原因:
教育理念落後。
創新力培養不足。
人才外流。
工業落後。
資金浪費和分配製度不合理導致激勵不足。
盲目采購國外發動機打壓了國內發動機的科研熱忱。
官辦研究機構墮落成分錢機構。
論文最後總結道,如果八大類問題得不到解決,發動機將永遠是Z國之痛,民族複興無望。
衛華看到同學們文章一個個得到通過,自己寫的東西,卻依舊石沉大海,連個消息都沒有,不得不央求屠倭,幫忙找找原因。
有屠倭的出手,很快就查明了原因。
中國有句古話叫不是冤家不聚頭!當真像水落石出的時候,衛華也有這種感歎。
當初衛華寫這篇論文原因是什麼?就是因為,他在廣播中聽到吳教授的專訪,說《深化改革是Z國走出金融危機的唯一出路》。
很不幸的,衛華的這個與吳教授完全相反論點的文章,最終卻落到了吳教授的手中。
仔細一想,這並不奇怪,吳教授是經濟學界的權威啊,更巧的是,他還是B大著名的教授之一。軍隊裏本身沒有搞經濟的人才,所以論文的評定工作,也就隻能找這些權威了。
吳教授拿到這樣的論文之後,剛開始還被其精彩和獨道的見解所折服,當他看到最後的結論時,便氣得鼻子都歪了。批語:狗屁不通!
考慮到衛華在學生群體以及在網絡上都很大的影響,再加上其似乎有很深的背景,怕自己一人鎮不住他。於是,將這論文複印了多份,送給與其他的主流學者評論。最終形成了一致意見——冷處理。
衛華通過屠倭打聽到自己的論文被冷處理的詳細經過之後,反而釋然了。想起張教授的建議,便將此文論貼到了網絡上,標題也改成《我的一篇被吳教授槍斃的經濟學論文》。
衛華在經濟學界沒有任何的名聲,但是吳教授卻是經濟學界的泰山北鬥,能被他槍斃的經濟論文自然會激起相關人士的興趣!這就好比總統罵乞丐,反而將乞丐給罵成了名人一樣!衛華深譜網民的心理,故改用了這個名字。這也算是學包打聽,玩標題黨。
他的這貼子,不但貼了全文,還在背後,附上了吳教授論文。以PK的方式,讓全國的網友都品評。
另一方麵,衛華泡製的“電子豬流感”病毒,已經震動了全世界,在國內網上,更是被億萬網民所熟知。
從那時起,在網民的心中,衛華就是一個辯論高手,隻可惜,一直沒有看到他現身。網民們期待能看到衛華更多的作品,所以網民們發現,這又是衛華的一篇大作時,不管是懂還不懂經濟的都參加了進來,跟貼、轉貼、討論,熱鬧非凡。
吳教授的名聲與衛華的名聲在此碰撞,激起了萬丈火花。
吳教授作為權威學者,學生不少,又帶著官方背景。當衛華點明了要向他挑戰的時候,就不得不應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