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華這段時間,一直像海錦吸水一樣,盡可能的多了解國家的現狀,了解得越多,危機感就越強。正如,經濟狀況一樣Z國的保險業,也是令人感到恐懼和不安的。
從原政委所介紹的航運保險中來看,這一行業,可以用八個字來形容——特權壟斷,質次價高。
保險公司收了巨額的保費,但是每當遇到索賠的時候,總是難以兌現。他們想盡了各種各樣的辦法,推脫責任,拒付賠償金。
但是,不交保險行不行?答案是不行。因為保險單與輪船需要辦理的各種執照,進行捆綁銷售了。
作為國營企業的“Z遠油”,更多了一道緊箍咒“上級命令”。所有的險種必須一個不剩的全部辦齊!
當然,正因為公司的錢不是自己的,白交了就白交了,沒有人為此心痛。原政委作為一名有良心的老黨員,有些看不慣。不免發一些牢騷。
這哪是保險啊,分明成了“保險稅”。
衛華對船舶的保險了解不多,但是他對與每一個公民都息息相關的養老保險和失業保險卻是很清楚的。
他有過一段時間的失業,想去領失業保險的時候,竟然發現無法辦理,因為這類保險,必須回戶口所在地領取。但是戶口所在地又沒有拿到過衛華一分錢的失業保險,它又豈會白白給你發失業保險金?
從失業保險落空,衛華想到了養老保險,他一打聽,發現養老保險,公民隻有交的義力,沒有領和退的權力。在漫長的繳納過程中,萬一因為失業而斷交了,那麼前所交的全部作廢。如果你換了一個城市工作,保險名義上可以隨遷,但實際上做不到。結果你前麵所交納的一些保費都成了當地保險節餘。打工者眾多的廣Z市,因此節餘出百億保險金!
退保行不行?
可以,但不計利息。同時,隻退個人所交納的百分之八,不退單位給你繳的統籌部份即占到大頭的百分之二十二。
社會統籌部份,難道就不是個人應得的勞動收入中的一部份嗎?憑什麼不給退呢?後來,有同學移民了,衛華才明白,統籌部份也不是任何情況下都不退,如果你要移民就可以退。
交同樣的養老保險,留在國內的隻給退百分之八,而移民的給退全部。顯而易見,保險公司在鼓勵Z國人移民國外。
如此迫不急待的想將“國民”鼓勵出去,還獻上一份嫁妝,觀上下五千年,縱橫二萬裏,全球萬國,Z國獨一份。
如果有員工,迫於生計,想和公司協商,不交“三金”,將之放到工資一起發,國家是不充許的。企業是要被罰款的。不明真像的員工是要鬧事的。所以不交是不行的。
比較個人險種,再看萬噸巨輪的巨額保單,都是同一性質的公司在運作,所以“差不零”。
如此保險,怪不得被人稱之為“保險稅”。
這是事實,它之所以存在,就在存在的理由。原政委談到,除了長歎短籲,還能做什麼呢?
衛華道:“我的一個朋友,成立了一家保全公司,專門為國際海運護航。你看,他在國內有市場嗎?”
原政委老眼一亮,隨後又暗談了:“有權力才有市場。”
衛華輕歎一聲。他知道原政委這句話的含義。
既然是保險單已經演變成了“保險稅”,公民就失去了自由的買和退的權力。明知吃虧,也必須買。保險公司藉此大發橫財。這個不合理現像的背後,隱藏著的是“權力”。所以,有權就有市場。
這一點,和Z國的其他行業都是一樣的。有人總結出來,寫成了書叫《權力經濟學》。
如此算來,衛華更有信心了,因為他有貴人相助。隻是這種做法,與他的本心離得太遠。一個反對權力集中人,卻要傍上權力去做事,這不是賊喊捉賊嗎?太他媽的搞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