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句心理話,衛華是非常想親自指揮這場戰役的。
這場戰役總實力比對上來看,三股軍閥的總兵力僅六萬,而索馬裏解放軍,光衛華的直屬部隊就有八萬人。
戰亂多年的索馬裏,人民飽受其苦,一直渴望著能夠重新統一起來。真主唯一在人間的使者——衛華的出現,讓他們看到了希望。民心也是向著索馬裏解放軍的。
再加上敵我裝備上差距很大,敵人又是各自為戰,而我們卻有統一的指揮。所以,無論是從兵力數量、裝備水平、指揮協調能力,還是從民心向背上來看,索馬裏解放軍都有著絕對的優勢,戰役應該會很順利才對。
正因為兩軍實力相差懸殊,所以衛華才放心的將指揮權下放給三員愛將,百靈鳥、鋼甲、雷震天。以煆煉他們實戰指揮能力。
百靈鳥負責的西南戰場,不負眾望,僅二天就結束了。
雷震天負責的南線戰場,進展神速,三天推到摩加迪沙。
隻有鋼甲毫無建樹,三天都沒有拿下小小的布爾奧。
衛華聽到有關於“鋼甲”的流言緋語越來越多。有越來越的人,建議臨陣換將,將“鋼甲”轍下來,換一位猛將上去。
衛華不為所動。
到了第三天晚上,衛華突然大笑道:“今晚‘鋼甲’必有所動!明天一早,我們就能聽到索馬裏蘭被平定的捷報!”
果然——
裝甲師行動了,蓄力已久的裝甲師在“鋼甲”的指揮下,以雷霆萬鈞之勢,閃電般的殺出。
目的不是布爾奧,而是索馬裏蘭的“首都”——哈爾格薩。
第二天一淩晨,索馬裏蘭的“總統”卡辛走出了總統府,他將代表總統的權杖,交給了比他矮一個頭,體重隻有他一半的“鋼甲”。
82位各部族的長老,在悠揚的伊斯蘭頌歌中,簽署了一份接受“三點和平建國綱領”的聲明。
從此衛華的在索馬裏的伊斯蘭信徒中心唯一的“真主使者”的身份,得到了索馬裏蘭各部族的一致確認。
卡辛總統脫下總統服,望著索馬裏解放軍士兵槍口上閃亮的刺刀,還有那威風凜凜的T-72主戰坦克,心中有說不出的苦。
黃皮人太狡滑了。
為了保住交通要道布爾奧,卡辛努力遊說各部族,不斷的給布爾奧增兵。誰知黃皮人突然放過了布爾奧,以一個整師的裝甲部隊連夜閃擊過來。
此時,全索馬裏蘭的五分之四的部隊全都集中在布爾奧,而用於保衛“首都”哈爾格薩,僅有1個坦克旅,5個機械化步兵旅,1個海軍陸戰隊,1個地對空導彈旅,80個野戰營和一個防空營。
看這名稱挺嚇人,但實際合起來也就4輛坦克,30多輛卡車,幾枚單兵毒刺導彈,2門27高炮,1000多士兵。
這一點兒兵力,在一個擁有33輛主戰坦克,200多輛步戰車,70多輛裝甲車,600多輛汽車,一萬多士兵的裝甲師的夜襲麵前,是多麼的不堪一擊啊。
戰鬥沒有怎麼打,就結束了。等到天亮時,擁有80萬人口的哈爾格薩秩序井然。清真寺裏像往常一樣響起了晨禱的鍾聲。信徒們走向廣場,憐聽真主使者的不朽傳聞和絕對的真理。
守在布爾奧的近六千名士兵,一聲令下,放下了武器。那一直讓鋼甲忌憚的火箭炮車,也成了戰利品。
索馬裏蘭的其它地域,傳檄而定。
沒有恐慌,也沒有難民,市民們迎接索馬裏解放軍的到來,仿佛是在迎接自己的子弟兵。
這是“鋼甲”奇襲的勝利。
更是衛華攻心為上的偉大勝利。
當索馬裏蘭平定之後,圍攻摩加迪沙的雷震天仍在苦戰之中。
作為首都,摩加迪沙不同於其他任何城市,這兒有著數量眾多的外國人,其中包括全世界一百多個駐索馬裏的大使館。而對這個所有的“雞蛋”都被放在一塊的“危巢”,如果采用最有效率的地毯式炮擊,將在國際上造成難以估量的政治風險。但僅靠士兵一刀一槍的打出來,又將是一場苦戰。
衛華麵對這個兩難選擇,不禁懷念起國防班的兄弟們來了。
在異時空的抗日戰場,衛華和他的兄弟們經曆了無數的大戰小戰,就如何攻城拔寨,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然而非常可惜他們限於軍人身份不能隨意出國。就連被屠天指派給衛華,給他當保鏢的屠夫和雷老虎,也僅送衛華到機場。
思考風險和收益,衛華抓起刀,背上拐彎衝鋒槍,披戴好防彈背心,打算親自去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