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4節 兩本書陽謀(1 / 3)

如果要問2011年最暢銷的書是什麼的話,那麼《海外華人生存狀態調查》以國內銷量800萬冊,海外銷量1200萬冊,位居榜首。排名第二的書是《索馬裏統一》。這二本書都出自同一人之手——衛華。

《海外華人生存狀態調查》回顧了華人自宋朝以來,一千多年,不斷的遷居海外,在海外艱難求生的曆史。以史為鑒,得出結論:如果遷居海外,隻有二方式才能很好的生存下去:

1、與當地人通婚。

通婚的結果是,最終被同化,數代之後,看上去與當地人沒有二樣。

這方麵最為典型的僑居澳大利亞的華人。在澳大利亞有幾十萬自稱為華人後裔的居民,但他們已經變成了高鼻梁、藍眼睛、白皮膚,看不出任何華人的特征。隻有用DNA檢驗,才能找到一些屬於華人的基因片斷。

2、獨立建國。

這方麵最典型的例子是新加坡。

拋去這二種方式,其他旅居海外的華人,要麼滅亡,要麼被邊緣化。被邊緣化的是最痛苦的一種生存狀態。就如二戰中的猶太人。每有政治風波,局勢動蕩,勤勞善良且擁有大量財富(如馬來西亞的中小企業主70%皆是華人)的華人,將成為第一個被洗劫的群體。

例如華人最多的南洋各國,一個半世紀以來,遭遇了七次大規模的排華風暴。

《建國索的統一》這本書被世界各國首腦當成研究索馬裏問題的必讀之物,書中詳細的介紹了“索馬裏奇跡”的產生過程。

書中傳達了一個核心觀點:

一個國家要想統一和長治久安,在宗教信仰、語言文化上必須先統一,在民族上關係上最好有一個強勢的民族,作為中堅力量。

這對有複雜的種族、宗教、黨派問題的國家都有著指導意義。

索馬裏宗族部落太多,有一千多個。黨派也太多,多到無法統計。眾多的宗族和黨派,各有各的利益訴求,且沒有任何一個宗族或黨派真正將國家的利益放到自己的利益之上,這就是索馬裏四分五裂,長期戰亂的根本原因。

如果沒有華人集團大規模的勞務輸入,在索馬裏形成維護安定團結的中堅力量,就永遠不會有今天索馬裏的統一和繁榮。

今後,索馬裏政府有且隻有依靠華人集團,依靠華人在索馬裏的中堅作用,用各項優惠政策,保證華人的利益,才能留住現在的華人勞工,並不斷的吸引新的華人移民。

有且隻有如此,才能確保索馬裏千年的安定團結。

這二本書每本三十萬字,衛華僅花了二天的時間就完成了。

由於衛華過目不忘的能力,以及不會出錯的強大腦力,讓這二本書,連較對和審核都省了,直接印刷出版。一周後,被翻譯成15種文字,在世界13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版發行。

成書之後,第一個閱讀的是屠倭,她見衛華在寫的時候就感到很好奇,以衛華現在的繁忙程度,一秒鍾都是很寶貴的。而他竟然花了整整一天的時間寫這東西。

當衛華停下敲鍵盤時,屠倭就迫不急待的看了起來,通宵達旦,直到看完。然後給衛華提了一個問題:“你寫這個做什麼?版稅收入又沒多少,浪費時間。”

衛華道:“世界上有許多種霸權:經濟霸權、武力霸權、太空霸權……你認為,哪一種霸權最珍貴?”

“能控製人的思想的輿論霸權!”屠倭道。

“對!”衛華讚道,“現在你明白我為什麼寫這二本書了吧!”

“可是……”屠倭道,“從思想上改造人,是一個很長的過程,而衛哥你現在最要緊,最迫切的是做好接班的準備工作……”

衛華在索馬裏幹出來的震古爍今的大事,讓國內對他的期待大了起來,人們渴望有一個像衛華這樣的人領導他們擺脫危機。於是,高層出於民間,又將衛華這個曾經被軍隊開除出去的人又重新列入接班人的考察對像當中。

“這就是我的準備工作!”衛華望著屠倭,眼中透著真誠。在這個紅顏知已、可用性命相托的女人麵前,衛華不想隱瞞什麼。打算和盤托出自己的計劃,用引導試的提問,問道:“我要接班,需要誰的同意?”

“人大。”

“人大有什麼人組成?”

“全國各地的人大代表組成。”

“你這種回答太籠統了,沒有說到實質。”衛華眼中閃著光,“有人對上一屆人大作了統計,其中百分之三十的代表是商人,另外百分之七十的代表是官員。真正來自民間,代表百姓的隻有四個人。

所以,我隻需要走好二步,爭取商人和官員的支持就夠了。第一步,爭取商人的支持,我已經走完了,現在這些商人的‘身家’都在我這裏,被我綁上了戰車,他們是我最堅定的支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