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節 東方哲學(1 / 2)

天安門廣場,寬闊、整齊、蕭穆,飛馳的汽車如金屬粒子般從長安街駛過,每十輛轎車當中就必定有2到3輛豪車,章顯著BJ不同於別處的繁華和雍容。

蕭穆的主席紀念堂來往參觀和祭拜者無數,人們很自覺的排成兩行,進去的是兩行,出來的也是兩行。今天是共和國締造者逝世XX周年紀念日,有著特殊的意義,所以來往的民眾很多。

因為沒有大領導前來,故而衛華進出都很方便。這是衛華第一次來。

看得特別的仔細,也特別的有感觸。

在執行抗戰任務的時候,衛華麵對麵的聆聽過這位偉人的教誨,感受著不同於其他人的“心靈感蕩”以及“頭腦風暴”。

衛華相信這位偉人是不受曆史局限性的影響的人物,記得衛華向他坦白了來曆之後,他隻是微微一笑,並指出:“你們改變不了曆史!”

偉人就是偉人,他有著神一般的洞查力,他那個時間雖還沒有產生“平行空間”的理論,但他也能一針見血的指出曆史的“因果律”是不可違背的。

百度對這位偉人的評價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這個評價不是很準確,在衛華看來他至少還是偉大的哲學家,他不僅懂得東方哲學,更能用哲學洞察過去和未來。

仔細回憶起來,在異時空的抗日戰場,衛華接觸到這位偉人的次數總計不到十次,但每一次都給了衛華“豁然開朗”、“提醍醐灌頂”的感悟,所有的感悟歸結起來,可以形成一個體係,這個體係讓衛華理解了什麼叫東方哲學,東方文化!

利用好這個東方哲學,他可以更好的理解國人,知道如何辦事,如何改變環境!讓他想明白了一個一直困撓在自己心頭的問題——為什麼西方民主製度放在Z國就水土不服?

這題目看似簡單,相信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認為是正確的答案,實則不然,能真正讀懂並理解的人,全國也就隻有偉大領袖一個人!其他人是不懂的。孫中山不懂,所以他潦倒倒了一生,蔣介石不懂所以他戰敗去了台灣,整個國民黨都不懂,所以他們執行的是錯誤的救國路線,失了天下,就連GCD內部的人也大都數不懂所以這才有了盲目的聽從李德博古的意見,導致革命受挫。偉人從困境中找到了東方哲學的秘密,最終成就了他的偉大。

東方哲學如果要詳細的展開說,那就是《四書五經》加《資治通鑒》,需要幾百萬字,但濃縮起來,其實就一句話,很簡單,隻有九個字——東方哲學是人的哲學!

再說得直白一點,就是如何發現人、用好人、並且駕馭人的學問。

說得再深刻一點,就是兩個字“關係”。

何以致此?

用心理學認為,根源在於東方人與西方人不同,Z國人是“群體”性的,生活在“關係”之中,而西方人是“個性”的,生活在“自我”之中。

Z國人由於是群體性的,所以強調集團和家族利益,並有著犧牲個人利益為集體和家族服務的意識。而西方人太有個性了“個性”,他們認為集體因該為“個人”服務,如果一個集體沒有為個人服務的功能,那麼這個集體就沒有存在的必要。

因為這個出發點的不同,這就有了後來天壤之別。Z國“關係學”盛行。無論辦什麼事都首先想到的是動用“關係”,讓法律成為擺設。而西方由於人人都“自我”,也就是誰都靠不住,因此隻靠法律,從而讓法律取代了“關係”甚至是“血緣”,成為人人信奉並為之堅守的信條。

懂得了這個,就很容易解釋小到個人,大到國家,一切的社會和生活習慣了。

如兩個人談戀愛。

在Z國總是由男方買單,因為Z國人認為,女朋友在將來是自己的妻子,是一家人,兩人之間已經建立起了“關係”因此男方買單讓精明的Z國人並不覺得吃虧。結婚之後,關係更加的親密,是真正的一家人,因此男方甚至願意將工資卡交給妻子,讓妻子理財。

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工作了、升職了、當官了……但凡有喜事親友都可以分享,若是一飛衝天,所有人都能沾光,這叫“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在這個幫助親友的過程當中,哪怕是觸犯了法律,Z國人也大多數會選擇執行,並被冠之以“義”的美名。

兩人談戀愛,在西方則一般都AA製,因為西方人認為,兩人是互相獨立的個體,雖處於戀愛之中,男方也好女方也罷都沒有義務為對方買單。結婚之後同樣如此,在西方人看來,結婚就是兩人是搭夥過日子,因此雙方都上班,並且很多人都願接受婚後仍然是AA製。等到有了孩子——孩子未成年之前,才有義務撫養,等到成年了,孩子就必須獨立了,無論是學費還是生活費都得自己去賺,找父母要,那得寫借條。至於親戚,那更不用說了,不管血緣有多近,都是明算賬。如此的一個“獨立”且“自我”環境,靠什麼來維係呢,唯有社會契約——即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