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山腳的崎嶇小道,陸葉微微喘著氣跟在陸富友身後。
別看陸富友如今將近七十歲,人看著也幹瘦,但體力很好。
離開家後一路上,陸葉開始還能小跑著超過,但漸漸的就感覺有些跟不上了。
“富友哥,你也來了!”
山腳下,一個年齡看著也在六十上下的老年人,見著陸富友出聲招呼。
“帶孫子來一起拜拜。”陸富友點點頭,“你來得早啊!”
“早什麼呀。”那老人搖搖頭,衝著山上努努嘴,“聽到沒有,現在廟裏熱鬧的很。”
“嗯?”陸富友微微愣了下,做出側耳傾聽狀,然後驚訝叫道:“這是有唱大戲?”
說著,又轉頭望向陸葉,“陸葉聽到了沒?”
“聽到了。”
陸葉點點頭,山腳下往來的人群的嘈雜聲和山上青龍寺裏傳來的敲鑼打鼓的聲音,他方才就已經隱隱耳聞。
“不過,有唱戲?”
陸葉聽到這個還是略微感覺有些訝然。
他對於寺廟並沒多大興趣,已經不記得上一世是不是這個時候,在寺廟的戲台裏看過戲,但多少還是有些印象,隻是沒有想到,這就撞上了。
陸葉又瞥了一眼陸富友,發現他臉上也有些意外之色,若是以往的時間,爺爺陸富友作為善男信女,廟裏有什麼的動靜可能早知曉了。
今年則是因為前麵一些時間,一直在忙碌。
回來在國道幫葉元秋一起看早餐攤子,後來見到炭火似乎不夠用,又花費力氣跑了三趟,將之前囤積在山上的木炭都挑了下來。
那些都是陸富友之前燒好的,隻是路途比較遠,他估摸著冬天取暖烤火夠用,也懶得再去折騰。
可這樣賣早餐,炭火消耗量大,立即上了心。
之後在過年前,陸富友覺著“大運頭”現在是田,周圍空蕩蕩的,幹脆動手打起了一個木棚子。
可以說一直到除夕前,陸富友的功夫都耗費在了這些事情裏。
“爺爺,我們上去看唱戲吧。”
陸葉見著了陸富友臉上微微有些激動的神情,適時出聲催促了起來。
對於老人為數不多的喜好,他至今都記得清楚,那時候他不懂得欣賞,那時候一家人坐在一起看電視,偶爾看到有戲曲節目,總會停下來。
那時候他就鬧著要換台看動畫片,爺爺總是笑嘻嘻地支持,然後轉身離去。
其實像後來,他能夠安撫下略微浮躁的心坐下來和父母聊天時,其實也發現了他們曾經的一些喜好。
他爺爺喜歡戲曲,不論京劇還是越劇,都能聽得懂,很難想象一個普通話都說不利索的人,聽起戲曲來,竟是毫無阻礙。
媽媽葉元秋喜歡的是黃梅戲,這大抵是他們青春時代,能夠接觸到為數不多的文藝形式。陸葉後來用手機下載了不少這方麵的APP,他也發現母親一個人打開手機聽著劉三姐、女駙馬之類的,能一聽一上午。
至於他老子喜歡樣板戲、紅歌,還有八十年代的一些流行歌曲。其中《沙家浜》的選段,陸葉覺得他老子胡司令和刁德一還唱得不錯。
所有的人都曾經有過青春年少,隻是在不同的時代,生活所迫,再加上環境條件限製,平日很少能夠顯現得出來。
上了山,一路見到的前來寺廟的人就越發的多了。
除了上雲村之外,正月裏就是鎮上還有隔壁幾個村的都會有人來,男女老少齊上陣,中間不時傳來小孩扔擦炮和摔炮的劈啪聲,還有老人們呼喊孫子孫女的聲音。
“這時候的年味倒是真挺濃的。”
陸葉看著沿途歡呼雀躍的孩童,輕輕感歎了一聲。
青龍寺所在的小山不算高,大概也就幾百米的樣子,但獨峰一座,山上一座寺廟,還是頗為有些意境。
站在山頂邊上的時候,朝遠處俯瞰,整個上雲村盡入眼底。
小山不遠處,幾座丘陵中間的半山腰上,有一個大概在三四十畝的水塘,遠遠望去,碧波如鏡。
更遠處是村路的聚集,還有延伸盤旋的國道,自北向南流淌的柘溪,以及更遠的船山和虎堂山。
“這地方如果開發起來,其實還是能做個小景點。”
陸葉站在寺廟外的山頂,望著這番景色,一時胸懷大開。
他後來在創業前,其實短暫的回家居住過一段時間,也和幾個高中的同學朋友,到處溜達了一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