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霸氣劉玄,華雄來戰 上(1 / 3)

曹操言畢,袁紹當即便站了起來:“孟德說的不錯,如今我們十多路諸侯彙聚,約有步兵50餘萬,騎兵十餘萬,總共約有80萬左右大軍,是董賊手底下西涼軍,並州軍以及西園新軍等三軍加起來額的兩倍有餘,剿滅董賊,不過彈指一揮間的事情。

如今我們十多路諸侯,相當於整個大漢天下大半的江山都站在我們這一邊,這實乃天下間第一等的幸事。”

“本初說得不錯,就算是曾經的洛陽朝廷,也不曾有過這樣的場麵,這確實是天下間第一等的幸事。”河內郡太守王匡率先出來,拍了下袁紹的馬屁。

對於識相的王匡,袁紹很是滿意,然後又接著王匡的話說道:“如今我們十多路諸侯,總共八十萬大軍,可以說是一股毀天滅地一般的力量。

同時,也如同孟德說的那樣,雖然我們力量強大,是董賊兩倍足足有餘。

但是,如果我們不團結在一起,那我們一樣還是會被董卓給逐個擊破。

所以我們隻有選擇同心同德,把所有的力量彙聚在一起,擰成一股繩,我們才能更好的擊潰董卓的大軍,匡扶漢室。

而想要統領所有諸侯的人馬,那我們首先,就必須得選出一個大家都認可,且德高望重,能夠讓大家心服口服的人。

在這裏,我推舉北海太守孔融,文舉先生。

文舉先生乃儒家先聖,孔聖人的二十世孫。

少有異才,孝名,文名廣傳,乃是天下人都認可的當世大賢。

無論是論名聲,還是論地位,又或者論才學,文舉先生都是當之無愧的,所以盟主的位置,非文舉先生莫屬,我投文舉先生一票。”

袁紹首先表達了自己的意見,但是還沒等大家有所反應,孔融就趕緊站了出來,表示自己無才無德,德行不足,不足以擔當盟主大任,所以讓其他人另外選擇。

盡管有人客氣的勸說了一下,但是孔融始終還是非常堅定的拒絕。

見到孔融拒絕之後,袁紹又站了出來道:“文舉先生如此謙虛,乃是我們當世的楷模,隻得我們學習。

隻不過,強扭的瓜不甜,既然文舉先生不願,那我們也就不強人所難了。

那麼,我再推選兗州刺史劉岱,公山先生。

公山先生乃是漢室宗親,才能非常,我們眾多諸侯彙聚,就是為了能夠打到董賊,匡扶漢室,所以由公山先生擔任盟主,率領我們攻打董賊,無論是名義,還是其他各個方麵,都是十分的適合。”

與孔融一樣,在袁紹說完之後,劉岱就站了出來。說自己的才能不足,怕到時候壞了大家匡扶漢室的偉業,所以表示不能擔任盟主一職。

袁紹連著推舉了兩個,作為此次會盟的主導者,曹操也站了出來,表達自己的意見,以突現自己的存在感。

“以我所看,長沙太守孫堅,孫文台將軍十分的適合我們盟主一職。

孫將軍曆經大小戰爭數百次,從未敗過,乃是少有的常勝將軍。

其次,孫將軍在當初平定黃巾之亂的時候,立下大功,所以無論是名望,還是才能,孫將軍都是盟主的不二人選……

……”

雖然曹操把孫堅說得有些飄飄然,但孫堅還是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並沒有無腦的就順著曹操的話擔任盟主。

而是直接站起來道:“我孫堅隻是一個莽夫,若是讓我衝鋒陷陣,打仗的話我還行。

但是若是讓我擔任盟主,統領諸侯的話,那這個是我孫文台無論如何也無法做到的事。

不過,既然你們都表達了你們的意見那麼在這裏我也說說我的意見。

在我看來,我們這十多路諸侯裏麵,就隻有一人可以擔當盟主。

那就是南海郡太守袁紹袁本初。

袁本初少小聰慧,又出身大漢第一等的世家袁家。

袁家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布天下,論實力,論才能,論名望,論資源,袁本初都是當之無愧的第一人。

所以盟主的人選我選擇袁本初,除了袁本初以外,其餘人選我孫文台都不服。”

孫堅說完,眾人恍然大悟。仔細一想,的確如同孫堅所說。

前來會盟的眾多諸侯裏麵,的確就隻有袁紹無論是在實力,還是名望,又或者資源等等其他各個方麵,袁紹都是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