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名世家大臣的帶領下,越來越多的世家大臣站了出來,紛紛道:“臣附議。
臣附議。”
……
王允眼看時機已經成熟,也站了出來,謙虛道:“我德行不足,才能不高,辜負了諸位同僚的厚望,無法擔任丞相這麼重要的職位,諸位大人還是另選賢能。”
說罷,那些大臣好似得到了衝鋒的指示一般,越來越多的人站了出來,一同推舉王允為丞相。
而王允又一次表示自己能力不高,再一次拒絕。
這一次過後,甚至是整個朝堂上麵的大臣們都紛紛站了出來,還是一樣,一同推舉王允出任丞相,直接來了個三辭三讓。
麵對這樣的局麵,劉協一言不發,隻是冷眼旁觀。
因為劉協也算是看出來了,到現在,目前的這一切,都隻不過是王允自己自導自演的一出大戲罷了。
而且所作所為,也不過是另一個董卓罷了。
不一樣的地方,也隻是在於董卓比較囂橫跋扈而王允還要一點臉罷了。
幾次三番,王允推辭不過,直接來了句一切都聽陛下的吩咐。
而劉協也明白,無論自己同意與否,都隻不過是走個過場。
眾大臣也開始紛紛上奏,丞相一職,非王允莫屬,仿佛隻要王允不擔任丞相的話,下一秒大漢就會滅亡似的。
劉協很憤怒,但是卻又十分的無奈,自己手中無權,手下無人。
滿朝眾臣,無一人是忠心於自己的。
劉協也徹底的體會到,什麼叫做孤家寡人的感覺。
盡管劉協心裏很憤怒,牙齒差點咬碎,雙手捏得哢哢作響,但是卻又無法反抗。
許久之後,劉協才慢慢咬牙道:“既然諸位大臣都意屬司徒,那就便由司徒你出任丞相,統管朝政吧。”
說罷,劉協狠狠的甩了一下衣袖,最後一臉憤怒,也不顧大臣們在場,也沒有按照正常的退朝禮儀,直接離開。
目的達到的王允等人,對於皇帝劉協的表現滿不在乎。
在他們看來,你一個皇帝,隻要負責高高在上就好,而且又還是一個毛孩子,懂得什麼朝政。
自己等人都是正人君子,忠臣,所作所為,一切都是為了大漢的江山。
王允很開心,在下朝以後,便發出邀請,邀請眾大臣一起去王府開宴,把酒言歡。
……
而王允正是擔任丞相之後,一時間手握無上權利,身份地位,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而且那個一人,也隻不過是一個手中沒有絲毫權利的傀儡。
作為實際上的暗中皇帝,王允覺得自己的人生已經達到了巔峰。
首先,王允上任之後,便是廢除了董卓擔任丞相時的所有政策,以及下令,讓呂布統管京城所有的兵力。
至於說讓呂布一人統領所有兵力,會不會埋下隱患,以後留下一個不穩定因素這一點,王允是完全不在乎的。
因為王允自己看得明白,呂布這人,四肢發達,頭腦簡單,胸無城府。
除此之外,更是對自己的義女達到了癡迷的程度。
王允相信,隻要自己控製好貂蟬,那麼呂布就絕對不會逃出自己的手掌心,隻能乖乖受到自己的掌控。
一時間,在王允的安排下,整個大漢皇室,隱隱呈現出了一種好似要中興一般的局麵。
……
與此同時,董卓手底下的部將李傕,郭汜,牛輔等人在聽聞董卓已死之後,也是心中慌亂,一時間不知該如何是好。
董卓還在的時候,大家都有同一個統領,能夠凝聚成一條心,力量無比的強大。
但是董卓死後,整個西涼勢力已經呈現分崩離析的狀態。
畢竟大家都是心高氣傲之人,董卓在的時候,有人鎮壓,那也還好。
但是如今,董卓一死,大家都是同一起跑線上的人。
無論是誰,都想做西涼軍的老大。
但是誰都沒有那種聲望或者實力,能夠鎮壓其他的西涼軍。
所以一時間,群龍無首的西涼軍呈現出一眾各立山頭的局麵。
而也正是由於這樣,比較明智一點的人,比如李傕,郭汜等人,知道西涼已經無力回天,所以二人一商量,便決定向朝廷投降,希望朝廷能夠接納自己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