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 間歇式精餾 II(1 / 2)

在冷凝管的尾端,向下的彎頭處還有一個可以轉動的小閥門,在蒸餾的過程中如果需要更換下麵接收液體的洋鐵桶,就可以把這裏的閥門擰上。

值得一提的是,仔細觀察的話,才能發現這座塔的牆壁實際上是個夾層結構,在兩層耐火磚之間是一圈環形的煙道,可以利用上升的熱氣維持塔內的溫度梯度。

由於這座塔建得很高,底下的蒸餾釜也得相應擴大,原本十幾二十升的容積對於這麼一座高塔來說完全是小打小鬧。那點蒸汽甚至還不夠填滿一整個塔身呢。

這還是瑞恩和亞曆克斯在第一次實驗的時候以身試險得到的經驗。由於之前過得多少算是順風順水,一次實驗事故都沒有發生過。瑞恩完全忘記了大規模工業試驗相比小規模操作的危險性。因此他們曾經用過的那隻銅皮釜光榮地用自己的報廢向他提出了警告。

瑞恩當時正在二樓看著空桶,等著接收高濃度的酒精呢。幸好這個爐灶在最初設計上就參考了比較安全的玻璃熔爐,明火和被加熱的容器不會有直接接觸,不然的話,恐怕在那層薄薄的銅皮熔化的一瞬間,這座剛完工的建築就要帶著他們倆一起飛上半空了。

瑞恩心有餘悸地重新定做了一口更厚更結實,容量也足有上百升的大釜,好不用再為了燒幹甚至是燒穿而擔心。為了以防萬一他還在釜的上半部加了一個透明的觀察窗——不過由於釜內沒有照明,實際上效果並不好。但若是打算弄成液位線,加工的難度實在是有些超前。隻能暫且將就一下,算是聊勝於無。

在第一次事故之後,瑞恩帶著亞曆克斯詳細地檢查了所有可能出現紕漏的環節,一項接一項,事無巨細地向他的小學徒灌輸安全理念。不得不承認,瑞恩在這方麵的理念可是超前這個時代太多了,畢竟那都是一代又一代人用血積累出來的教訓。果不其然,在二樓的接受口,瑞恩發現那個閥門竟然是個風險因素。那個可以用閥門控製的牌液口居然同時還是整個係統唯一的氣體出口,如果在某次試驗中他倆一個疏忽忘記打開這個閥門,至少塔頂的那個半球形的罩子要一飛衝天可,當然更大的可能是,吳潤碩得重新再穿越一次了。

在這之後,瑞恩又膽戰心驚地反複確認了兩遍,確認再沒有發現別的問題,才敢重新啟動他們的試驗。

經過了充分的排查,再次開車的裝置至少在安全上沒有出現什麼問題。隻是蒸餾出來的成品不是很穩定。效果好的時候,一次蒸餾就能直接獲得80%以上的高純度酒精。可如果運氣不好,出品的濃度隻能勉強達到60%出頭。

瑞恩隻是看了一眼,立刻就知曉了其中的原因。無奈,溫度控製不夠精準,有時候風箱鼓得稍微猛一些,炭火旺一點,蒸汽的產量就會高上不少。這樣一來,蒸汽穿過塔身上升的過程中就沒法充分和冷凝下來的液體重新平衡。裹挾著大量水汽的蒸汽直接一股腦衝到了塔的最頂端,連帶著一起冷凝流進了洋鐵大桶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