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相關 故事背景
自21世紀以來,人類的科技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而生物與航天技術更是得到了重大的突破。
當克隆人、戰鬥機器人與新一代宇宙飛船麵世後,人類的科技更是有了質的飛躍。不過隨著能源枯竭,環境惡化,經濟矛盾等一係列問題愈演愈烈之際,在部分野心家的謀劃下,地球迎來了毀滅性的第三次世界大戰,在經濟一體化的前提下,所有的國家都被卷入了戰爭的漩渦,誰也無法獨善其身。
當曆時半個世紀的第三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人們卻悲哀的發現,無論是戰敗抑或戰勝國,在這場毫無意義的戰爭中,根本就沒有所謂的勝利者,因為孕育人類的地球已經變得千瘡百孔,同時人口大幅度削減,科技倒退,許多國家、民族更是被徹底抹殺,消失在曆時的長河之中。
此時,幸存的人們才意識到罪惡感與深深的悔恨,還有那對未來的彷徨。
戰後,人們痛定思痛,相濡以沫,在重建家園的同時,也開始尋找新的出路。隨後無數的發展計劃被擺上了台麵,然而大部分計劃中都有一個驚人的相似之處,那就是人類必須脫離地球的束縛,在太空中尋找新的能源與居住地。
當一份署名為《宇宙時代》的計劃書被整合出來並浮出水麵後,立即得到了絕大部分人的支持。
然而隨著計劃地實施,新問題又出現了,因為經過大戰地洗禮,任何一個國家或者團體,短時間內都無法獨自完成計劃中的絕大部分條件。
人們不是沒有想過聯合,可人類的劣根性卻根深蒂固的產生重大的影響,無奈之下《宇宙時代》被迫暫時擱置。
然而人類的生存問題卻變得愈發尖銳,在種族存亡的前提下,世界各地爆發了前所未有的示威抗議,許多國家領導人因此被拉下馬,然而根本問題得不到解決,無論是誰,都無法平息人們的怨氣。
終於,在各方領導人焦頭爛額之際,胡氏集團牽頭,聯合世界80%的航天科學家發表了一篇劃時代的報告——《方舟》
《方舟》中不但提出許多劃時代的科學理念,更重要的是裏麵有一款即將完成的新型宇宙飛船的數據以及將行星改造為適合人類居住地的初步計劃。
這份報告一出,世界一片嘩然,因為誰都知道,無論是行星改造還是新型飛船的技術含量,都比大戰之前的航天科技水平要高幾個檔次,最重要的是一旦研發成功,將預示著人們可以走出目前的困境。
在世界人民的呼籲和壓力下,各國領導人無論是自願還是被迫,都不得不正視《方舟》,召開了規模前所未有的國際峰會。
終於,在公元2300年,曆時三年的談判結束了,隨之而來的產物就是地球聯邦的誕生,而國家,已然成為曆時的代名詞。
說到這裏,不得不提胡氏集團,因為它的董事長——胡德帝居然出任聯邦十大議員之一。
要知道,聯邦議會是地球聯邦最高的權力機構,其餘九位成員都是曾經的一國領袖,如今一個集團的董事長居然能高居此位,不得不說,實在讓人感到既驚歎,又理所當然。
地球聯邦在全人類的期盼中成立,2301年,聯辦議會頒發了一係列的政策與法典。而曾經被擱置的《宇宙時代》再次出台,並且毫無爭議的淩駕所有政策。
至此,人類書寫了曆史中無比重要的一頁——宇宙時代。
時光如梭,人類的科技用日新月異形容都不為過,地球聯邦度過最為艱難的宇宙探索時代後,迎來了新一輪的能源與科技熱潮,無數的資源被發現,然後運用到各個領域,科技的發展,能源的富足,和平的年代,使得人類人口暴增,土地資源的問題再次惡化。
好在經過百年的沉澱和積累,人類的科技已然滿足了太空殖民的要求,在公元2400年,當被改造過後的月球迎上第一批人類後,人類的宇宙時代,正式開啟。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不斷的擴張,加上資源的富足以及沒有外敵的侵襲,人類的足跡遍布大半個太陽係,大大小小的殖民星球、能源星球、太空城等遍地開花,人類的文明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然而就在公元2736年,當一支探險小隊在太陽係邊緣發現了一顆適合人類生存的天然星球後,一切都改變了,因為潘多拉魔盒被開啟了。
當人們知道有這麼一顆天然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尤其是其麵積是地球的數倍後,所有人都沸騰了,無數探險者、商人以及軍隊都湧向了被命名為凱撒星的星球。
在無數人力物力的支援下,美麗的凱撒星球很快矗立起一座座高聳的建築,當第一批人數過億的移民登陸後,災難卻詭異的發生了。
凱撒星突然發生前所未見的大地震,地麵露出一條條巨大的裂縫,緊接著無數未知生物蜂擁而出,將所有人類吞噬殆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