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天水論兵(1 / 2)

車轔轔,馬蕭蕭,風吹雲,雨落地,蟄蟲複振,天地山川顯出一派春野生機勃勃風景。

南下路上,日行三十裏,大軍就駐紮宿營。此次行軍,實際主持者是右將軍高翔。

高翔,字仲雲,是荊州南郡小卒出身,早年追隨先主劉備,征戰四方,以勤懇嚴謹著稱。統兵三十年來,雖然屢次遭遇大敗,但用兵經驗豐富,每到一地,就規劃營地,分派斥候,十分穩妥。

軍營的一處空地上,高建一手木盾一手木刀,與七八個士卒對戰在一起,嘭嘭嘭,木盾起落,長刀劈砍,幾乎不分先後連敗八名健壯士卒。

高建的戰鬥技能,刀盾合擊已至第三重,力斬十人不在話下,武藝放在軍中做一個百人將,可謂綽綽有餘。

“哈哈哈,子尚的武技不凡,勇將,勇將。”不知何時到來,在一旁觀看的費禕拍手讚許。

高建吩咐馬五,把射到的一隻山羊剝皮洗淨,架在火上烤了,邀請費禕共同品嚐。

“子尚(高建托費禕新取的字),又一道新的軍令到了,丞相吩咐,咱們這路兵馬先退往天水,再入漢中。”

高建聽罷,若有所思。

“漢中裏這裏可有點遠,人口都遷徙到漢中,大概是為了預防叛逃吧。”

這段南撤的日子裏,他們這支隊伍按部就班行軍,可隴右局勢卻發生了巨大變化!

從四月初開始,漢軍在攻下的三郡裏,全麵遷移百姓丁口。據說天水守將薑維勸降有功,已被丞相諸葛亮任命為倉曹掾,協助中軍長史楊儀籌措糧餉,製定遷移路線。可惜高建不通曆史,隻看過三國演義,聽說過薑維的名頭,並不清楚此人都幹了什麼大事,從而青史留名。

天水郡治下冀縣、顯新、成紀、西縣、上邽、新陽等六縣,物產豐富,乃是隴右重鎮,除了上邽程仍在魏國雍州刺史郭淮手中外,其餘五縣盡數歸漢。

即便郭淮有心反擊,但已經被漢軍打怕的魏軍早成驚弓之鳥,不願出戰,坐看郡中百姓被遷走。

當漢軍大舉撤退的消息傳開後,郭淮便發文書至涼州,召各路人馬前來助戰。其他漢軍人馬還好,唯獨他們這一路因為路程遙遠,可能會陷入與涼州騎兵的糾葛之中。

費禕同樣見事機敏,提醒道:“當下,我們同魏國雖不會再有大規模交兵,可小股輕騎的襲擾並不會完全消失,要小心!”

隨後遞過一卷中軍傳來的文書。

高建平靜道:“我自有應對之法。”然後翻看文書,向眾人傳達。這時軍中傳令,行進停止靠金鼓旗幟,更細的話語則要傳令兵節節傳達。

“丞相有令: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今日北伐,益州、漢中、南中等各地戍卒奮力用命,有功,當賞;有罪,令將軍校尉罰之!”

然後別遣隨軍小吏將有功將士名冊盡數錄在功勞簿上。

費禕是個閑暇時喜歡享樂的人,他喝著美酒,貌似隨意而問。

“子尚,你以為下次北伐當從何處進兵?”

這次北伐,漢軍走的出祁山,取隴右的方略,繞道最遠,故而耗費糧草最多,不能速下隴右五郡的情況下,隻能退兵。

那麼下次當如何用兵?

高建當然是早就有所思量。

“還是隴右五郡為上策。”

他指向東北方,笑道:“陳倉!明出陳倉,暗奪隴右!”

陳倉城,坐落於八百裏秦川西端,那裏地勢險要,有堅固的城防,也有豐厚的糧倉,乃是進軍關中的重要據點。

昔日韓信用兵,暗度陳倉,所選的便是此地。

費禕撫掌道:“你既有良策,回去可向丞相進言。”

“還得靠先生引薦。”

高建拱手致謝。他知道,自己已經置身於漢末時代的浪潮裏,這是大漢中興的最後希望,越置身於北伐的垓心,越能感受到漢室中興的困難。

此時此刻,他隻是一個小小的屯長,放在漢魏兩國的戰場上,不過是一點不起眼的火苗,但遭遇際會,必然要有所成就。

高建堅信,當下次戰事再起時,自己定會成為漢軍北伐中的大將,建功立業!

殺場爭雄,好男兒自當千裏揮戈,斬將奪旗!

………………………………………………………………………………………………

四月下旬,漢軍遷移丁口的各部人馬在祁山下中軍大帳集合,計有兵卒六千,百姓八千戶,雖然第一批的漢軍已經退往漢中,但在此地集結的人馬仍舊不少。

高建部到來後,費禕便將他留在一處營帳內,自己去中軍拜見丞相,稟報街亭關馬謖南山戰敗之事。

留在帳中的都是年輕將佐,大約有十多個,一起討論本次北伐得失。

“我以為,丞相北伐,用兵過於穩妥。”其中一位年輕小將忍不住道。

高建視之,卻見此人年約二十六七,麵色微黃,身高八尺,威嚴肅重,更難得的是還兼有書卷氣,足見是文武兼備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