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無歲月,寒盡不知年。
春去秋來,時間一晃便是已經從初春來到了深秋,清嶼山上原本鬱鬱蔥蔥的樹木此時也是變得枯黃凋零起來,導致此時的整個清嶼山,看起來都顯得蕭瑟了不少。
這半年的時間裏,寧川每日勤加修行,吐納靈氣,誦讀經書,畫符練法,無一落下。
雖說事情不少,但是寧川卻是絲毫不覺得勞累,反而是感覺極其充實,自身的修為也是相較於半年前,更上一層樓。
而江曼入讀高中一事,也是早已被陳誌康安排妥當了,完全不需要寧川過問。隻是第一次九月初送江曼過去入學之時,寧川陪同著去了一趟,其後的接送則都是由陳誌康來負責。
這些時日,寧川也是經常通過手機,經常與回去的太元道人等人論道,探討修行之密。
在這半年的時間裏,寧川的修為雖然隻是按部就班的增長,但是在其他方麵,不論是經文典籍的理解,還是其他關於修行之密的事情,寧川都是增長了許多的了解。
此時的清風觀後山靈泉處,正有一個身穿道袍的男子閉目盤坐於地麵之上打坐修行。隨著這道袍男子的每一次吐納,四周都會有不少的白色霧氣隨之翻湧。而能夠在此地修行打坐之人,除了寧川,又還能有誰。
這些白色霧氣,正是經過寧川的修行吐納,被牽引而來的靈氣。大量的靈氣在彙聚到一起之後,便是變成了如此一番模樣。
隨著寧川一次次的吐納,遊離於這附近的靈氣幾乎都被寧川吸納進了自身的體內。好在寧川雖說是沉浸在了修煉的世界之中,但是卻也沒有忘記了外界的那汪靈泉。
寧川一邊修煉,一邊禦使著空氣中的靈氣,將其注入到了那靈泉之中,避免因為自己將此地的靈氣吸取幹淨,導致這靈泉因為長期吸取不到靈氣,退變回原先的模樣。
“呼。”
隨著一口濁氣被寧川從口中吐出,今日的早課修行便算是結束了。
在結束今日的修行之後,寧川便收起了架勢,垂眼看向自己麵前的兩個小土堆。隨後眉頭便忍不住皺了起來,腦海之中回想起之前太元道人和自己所說過的話。
“清羽道友,這種子自從被貧道觀中的先輩珍藏起來後,到得今日已經有兩三百年的光景了。雖說我們一直將其密封保存的很好,但是至於現今到底還能不能夠將其種植出來,其實我們也不是非常清楚。隻能說是嚐試一番,盡人事,聽天命了。”
“不過,即便是這種子能夠生長起來,也絕不是短時間內就可以生長起來的。這些靈種的生長周期相較之於普通的種子,要長了不知多少時間。所以道友你若是要將種子種下一段時間之後,還未見其發芽,也不必過於心急,也許是時間還未到罷了,讓它順其自然即可。”
以上那些話,正是前幾個月太元道人回觀之後,遣門下弟子給寧川送來之前答應好的種子時,通過電話對著寧川所說過的話。
想到太元道人所說過的那些話,寧川原本因為麵前兩個小土堆內的種子,在種下幾個月之後還毫無動靜的情況,搞得有些煩躁的心緒,複又是平靜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