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這般,一連數天,夏塵都是在酒樓、茶館、店鋪、還有各處修行者的交易訪市周轉,打探關於元石髓的消息。
他的足跡也不隻是停留在豐城,而是不斷地在各大城市中來回轉著,哪裏能聽到有用的信息。
功夫不負有心人,連續幾日的打探下來,夏塵還真得到了不少關於元石髓的有用信息。
原來,元石髓是分為兩種的。
一種是大利武陵公開對外出售的,不過出售的對象隻是有實力的宗派或者是世家。比如說天嵐宗、燕趙聯盟這樣的盟友,還有一些有實力的世家幫派。陌生組織或者是散修想買,連門都沒有。
即使公開出售,元石髓的量也極少,都是以“滴”來計算單位,而且全部都是天價,可想而知這絕世珍寶有多麼奇貨可居。
通過大利武陵買到的元石髓,絕大多數都被這些組織自己消化了,不過也有多餘不用的,便將元石髓二次出售。
對此。大利武陵並不約束。
不過元石髓本來就不多,二次銷售的量就更少了,而需要的人卻是多如過江之鯽。因此那些組織也學聰明了,便將元石髓用屬性中和的珍稀藥水稀釋後再出售。
這樣一來,可賣的元石髓的確多了,但是被稀釋後,元石髓的效用也大打了折扣。
不過即使如此,求購的人還是絡繹不絕,畢竟打了折扣的元石髓也是元石髓。很多人未必就能使用那麼多的絕世珍品,哪怕是稀釋後的也行啊。
還有一種元石髓。不用稀釋也可得到,不過能否得到,全憑運氣。
為什麼這麼說,還得從元石礦山說起。
元石髓雖然是絕世珍品,但是既然是元石髓,自然是產自元石。
須知,元石並不是修士所見到的隻有拳頭大小的圓球石頭,那是後來加工出來的,修士無數年來約定俗成的固定大小和形狀。
就象是錢幣。也分一角、兩角還有五角。
絕大多數元石裏都是沒有元石髓的,至於哪些元石裏有元石髓,的確有跡可循,但是也不是完全準確。
就象是玉石,哪塊石頭裏有玉,有學問,但是還是很難出來。即使是修士。有著種種神秘莫測的神通,但是對於元石裏是否元石髓,也是半知半解,不可琢磨。
如果打碎一塊元石。沒有發現元石髓,那麼這塊元石也就等於廢了。
一塊元石沒多少錢,但是廢掉的元石多了,也是一筆巨大的消耗。
所以大利武陵裏專門有著勘探元石裏是否有元石髓的修士,長期下來,甚至還形成了一門窺探元石髓的學問,稱之為“鑒髓”!且在武陵內部還開設了鑒髓課程。
不過即使如此,大利武陵每年白白消耗的元石也是非常驚人的,即使將得到手的元石髓賣出天價來,也不過勉強是盈虧相等。
為了彌補損失,大利武陵又想出個主意,直接賣未加工的元石。
這些元石經過經驗豐富的鑒髓師的鑒定,認為其中百分之五十以上可能擁有元石髓,不過誰也不敢保證,裏麵就一定有。
這些元石髓,統統都叫髓石,由於沒加工,因此形狀尺寸各異,帶有各種征兆,被大利武陵銷售出去,由各大組織、拍賣場或者是交易市場公開叫賣。
要是認為裏麵有髓,那就花高價買吧,打碎了裏麵流出髓來,算你撿著個天大的便宜。打碎了空無一物,那就願賭服輸,誰也別怪誰。
買賣髓石之前,風險自負,這是早已約定成俗的,所以誰也不能反悔。
無數修士對此趨之若鶩,甚至琢磨髓石上了癮,而且長久下來,判斷髓石裏麵是否有髓的專業方法也從武陵裏麵漸漸流傳出來,再被眾人發揚光大,竟然形成一門獨特的鑒髓修行之術。
當然,即使是資深的鑒髓師,也會經常性的犯錯,花了不菲的代價,結果最後變成了一堆廢石塊。
但也正是如此,髓石才引起大眾長久不衰的興趣,未知的結果永遠是人們探索的動力索在,如果一下子就能出有沒有元石髓,那也就沒意義了。
知曉了這兩種元石髓後,夏塵自然對第二種元石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第一種元石髓就算可以直接得到,但是稀釋後的元石髓對他來說也肯定沒用。還不如第二種,去買髓石碰碰運氣。
買髓石也是需要花費元石的,而且數額都很巨大,越是有可能存在元石髓的髓石,代價就越高。
不過這一點關係都沒有,誰讓咱窮得就隻剩下錢了呢?夏塵得意地心想著。(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