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入點很好,節奏也不錯,另辟蹊徑,看來王競你這個學生非常有導演天賦啊!”
“哪裏哪裏。”
“前有寧昊後有林雲飛,看來以後國內電影市場都是這幫年輕人的嘍。”
眾人紛紛發表了自己對這部短片的看法,幾乎都是表揚的話,對林雲飛的評價也很高,當然他們也沒忘了捧一把老同事王競。
北電院長張惠君也覺得不錯,他看著林雲飛,笑道:“林雲飛,我以前隻知道你演技很不錯,沒想到你電影拍得更好啊!”
林雲飛謙虛地道:“院長,這是我第一次當導演,不足的地方還有很多,還得請您多多指教。”
張惠君道:“聽說你是中戲畢業的?”
林雲飛點點頭道:“是的,不過我更想當一名導演,所以我想考咱們北電的導演研究生,我怕考不過還報了北電的進修班,不過後來因為拍《瘋狂的石頭》耽誤了時間,就沒考成。”
張惠君聞言點了點頭,略微沉吟了一下,道:“你天賦很高,不當導演可惜了,如果你還想繼續考的話,北電的大門永遠為你敞開。”
他這麼說是有原因的,北電和中戲雖然是兄弟院校,但是二者之間的競爭也很激烈,明裏暗裏的相互battle更是從來也沒停止過,中戲在演員方麵強上一些,北電則是在導演方麵要更勝一籌。
此刻林雲飛顯示出了不凡的導演天賦,如果不趁機拉攏過來,一旦他將來成長起來,將很有可能打破這種平衡,要知道,一個優秀的導演可是有能力捧紅很多演員的。
“謝謝院長。”
林雲飛自然是不知道張惠君的盤算,他隻覺得這位院長人還不錯,沒有什麼門戶之見,非常樂於培養新人。
眾人都認為這部短片拍的非常好,一致同意讓它代表北電去申報柏林電影節。
理論上所有沒有公映過的電影都可以申報電影節,但是實際情況卻並沒有那麼簡單,這裏麵門道是很多的。
首先就是要知道你所參加電影節的風格,因為不同的電影節它的審美口味也各不相同。
就拿大家最為熟悉的歐洲三大來說,戛納的商業化最強,柏林最嚴肅,威尼斯則是對新人比較友好。
投遞影片跟投遞簡曆一樣,盲投不會增加成功的概率,隻會浪費寶貴的時間。
其次就是要了解電影節的要求,同風格一樣,不同的電影節它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多數是針對的首映,有的要求國際首映,少部分條件放寬至地區首映,但是與其他國際電影節互相排斥。
也有的是對影片時長有所限製,就拿短片來說,有的規定30分鍾以下的算作短片,也有的規定在15分鍾以下,所以在參加的時候要格外注意。
還有就是報名時間,一般情況下都要提前兩三個月就要做好準備,如果現趕著去參加,經常會因為報名材料準備不全而遭到拒絕。
最後,國內影片想要參加電影節還需要一樣額外的東西,那就是“龍標”,總局有規定,沒有龍標的影片參展會遭到“禁映”的處罰。
雖說也有“僥幸逃脫”的,但是如果你沒有足夠的實力和人脈的話,最好還是不要輕易嚐試越過紅線。
除此之外,人脈也非常重要,各大電影節都在竭力培養自己的嫡係。
它們通過不斷展映導演的作品來幫他打造個人品牌,而導演也不斷出新作反過來鞏固電影節的地位,雙方以此來實現“互惠互利”。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國內的那些第六代導演們,他們都是各大電影節的常客。
而且這些人大都是北電畢業的,他們的人脈關係北電完全可以借用,所以林雲飛不用擔心介紹人的問題。
張惠君安排好申報電影節的工作後就走了,其餘前來觀影的導演們也跟著一起離開了。
林雲飛正站在門口,麵帶笑容的恭送諸位前輩老師離場,結果走在最後的一個人突然停了下來,拍了拍他的肩膀問道:“你有時間麼,我們聊聊?”
林雲飛定睛一看,來人正是薑維,他先是一怔,接著心下大喜,暗道:“你這條大魚終於還是咬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