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試鏡 上(1 / 2)

時至九月,熱鬧的暑期檔也落下了帷幕。

眾所周知,賀歲檔、春節檔和暑期檔是國內電影最重要的三個檔期。但與前兩者不同的是,暑期檔不是原產的,它是個舶來品。

暑期檔來源於美國,此前在國內一直被認為是票房淡季,不過自從《十麵埋伏》在2004年一舉拿下1.5億票房開始,這個近三個月的檔期才逐漸受到重視。

可惜除了《十麵埋伏》以外,其它的國內大片基本都沒有參與到暑期檔的爭奪中來。

正是由於它們的缺位,所以暑期檔一直以來都是好萊塢大片的天下,此期間上映的華語電影隻能躲在“國產電影保護月”內苟延殘喘。

今年的暑期檔,中國電影有得也有失,可謂是喜憂參半。

喜的是,黑馬《瘋狂的石頭》的異軍突起,使得小成本喜劇迎來了自己的春天,也讓國產電影找到了除古裝大片之外,第二條對抗好萊塢電影的路。

憂的是,在整體的影片質量上,國產影片距離好萊塢電影還有很大距離。

整個暑期檔國產電影上映了大概有二十幾部,可能稱得上好的就隻有《瘋狂的石頭》和《天狗》。

《石頭》還好,在於好萊塢大片《超人歸來》的直接對話中絲毫不落下風,而且票房口碑雙豐收。

但是《天狗》就比較慘了,叫好不叫座,總票房隻有600多萬,連投資成本都沒收回來。

還有《龍虎門》,這是一部港島產出的漫改作品,觀眾們本來蠻期待它能成為第二部《風雲》,但是看了之後才發現這其實是一部《古惑仔》!

說它是《古惑仔》已經算是誇獎了,其實它還不如《古惑仔》呢,起碼《古惑仔》的故事和人物刻畫都還不錯,而《龍虎門》不僅整體劇情支離破碎,人物形象也很空洞,隻有部分武打的戲份還勉強能看。

再加上撲街的《夢想照進現實》和《第601個電話》,前者導致徐婧蕾才女的身份備受質疑,後者更是直接粉碎了張國利轉行拍電影的夢想,從此之後他再也沒有執導過任何一部電影。

這些“種子選手”尚且如此不堪,剩下的片子就更沒戲了,基本上都是些打醬油的貨色,勉強在影院掛了一周左右就下畫了,賠的是一塌糊塗。

對此林雲飛也沒有什麼辦法,他此刻隻不過剛剛有點小名氣,根本無力改變影壇的大勢。他唯一能做的隻有努力拍戲,盡快使自己成長為圈內的大佬,然後才能帶領大家跟好萊塢抗衡。

好在這個暑期檔林雲飛收獲頗豐,不僅有了演員生涯的首個代表作,而且還大賺了一筆。

《石頭》的總成本是400萬,中影華納花了500萬買斷了內地的發行權,單靠著一項就已經回本了。

這其中林雲飛投了四分之一,按比例他分了125萬。

當然,他賺的遠不止這些,因為港島那邊還沒上映,還有部分海外國家也買了版權,再加上DVD、電視台等方麵也會有一筆可觀收入,這些分賬後麵都會陸續到賬。

錢還好說,最讓林雲飛感慨的是,自己演了兩輩子戲,直到今天他才第一次嚐到了走紅的滋味——被觀眾圍著要簽名!

首次享受這種待遇的他沒有經驗,被堵了半天,後麵也是好不容易才逃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