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子青說道:“有什麼不合適的,年齡大也是一個優勢條件,他的經驗和閱曆足以彌補年齡上的差距。萬永成同誌雖然在招商引資方麵有所成績,但是虎頭蛇尾的爛尾工程也不少,我倒是認為他不怎麼適合這個職務。就比如去年中旬引入的,與德國合資的高新生物電力公司,縣裏投入了那麼大一塊地皮,加上資金政策扶持,怎麼也要花費幾百萬了吧,可是現在大家都清楚,那個生物電力公司就是一片空蕩蕩的車間,人員資金技術一個到位的也沒有,再過一段時間裏麵就能餓死老鼠了。”
這段話引了在場人員的一片哄笑聲,鄭鵬想不到張子青會揭出這件事情來,當時這個項目是得到他大力支持的,這樣的先進技術對於海州也是有著重要的意義,本來辦理好了可以當成鄭鵬的一件政績,當時簽訂協議的時候還得到當時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李瀚奇的親自參加,一時間鄭鵬幾乎成了知名人物,電視台來做了專門的采訪,《海州日報》也做了大篇幅的報道,沒有想到結果很不如人意,那個德方的代表得了好處後就再也見不到人影了,白白花費了半年時間和幾百萬投資的準備工作。這件事情可是鄭鵬的禁忌傷疤,血淋淋的教訓。
看著鄭鵬鐵青的臉色,賀建光說道:“我們雖然是上級領導機構,但是真正適合的人選我認為還是需要聽聽石橋鎮幹部的聲音,高建彬同誌是石橋鎮的黨委書記,農業產業化改革模式的奠基人,新經濟園區的設計人,在這個事情上有最大的話語權,不如先讓高建彬同誌談談他的想法吧。”
高建彬站起來說道:“我認為這個時候不適合下派幹部,單純要熟悉各項工作也需要半年的時間,現在石橋鎮不論是農業改革戰略,還是新經濟園區甚至於新鎮區開,都是非常繁重的工作,所以新人對於下一步石橋鎮的高運轉有不利的方麵。”這句話一說張子青倒是沒有表示出什麼來,但是鄭鵬的臉色就更加不好看了。
但是高建彬裝作沒有看見,繼續說道:“我推薦石橋鎮黨委委員、副鎮長劉岩來接替這個職務。一來劉岩同誌是從石橋鎮的大開戰略一步步走過來的,對於各項工作都非常的熟悉情況,符合現在石橋鎮的需要。第二,他的工作能力也是可圈可點的,我在省城參加黨校學習的時候一直是劉岩同誌挑大梁,石橋鎮的各項工作也保持了良好的運轉態勢,並沒有懈怠。第三,他還是去年海州市優秀黨員幹部,我認為對於這樣的年輕幹部要多加以培養。”
喬雲偉言道:“我支持高建彬同誌的意見,為了保證石橋鎮各項工作的高展,的確新的人員過去不符合實際情況,會延緩工作的進程,造成不必要的麻煩出來。劉岩同誌是一名非常優秀的年輕幹部,從辦事員開始就跟著高建彬同誌搞農業改革,經曆了新經濟園區的全過程,對於新鎮區的建設也做出了打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前段時間還為了石橋鎮的教育事業,跑到新經濟園區的工廠和商業公司去籌集資金,據說兩三天時間就籌集到了兩三千萬,給石橋鎮的教育事業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看了看鄭鵬,喬雲偉接著說道:“劉岩同誌也是我們縣委組織部積極培養的幹部,去年劉岩同誌是受到市委表彰,並報省委組織部備案的優秀黨員幹部,這樣的同誌組織上一定要大力的培養,所以我建議就推薦劉岩同誌作為唯一的人選上報市委市政府。”賀建光點頭說道:“組織部的工作還是值得肯定的,對於優秀的幹部要盡快的培養起來,進入我們的後備幹部梯隊,我也讚同高建彬同誌的意見,現在按照組織程序對於這個人選進行表決。”
曹誌鵬來到石橋鎮他的辦公室,看著這裏他都沒有什麼感覺,總共也沒有在這裏待多長時間,但是要離開了還是感覺到一絲舍不得。這裏可是他的夢想所在啊,他曾經把這裏當成他事業的,的確這是個海州市好多幹部夢寐以求的位置,誰要是坐在這裏,那前途是一片光明的,絲毫沒有什麼阻力。石橋鎮現在是屬於市委市政府垂直管理,吳江縣也是名義上走走程序,這裏隻要是出一點成績都會進入市委領導的眼睛裏,再好不過的位置了。
人走茶涼的滋味是很不好受的,曹誌鵬清楚的感覺到了這一點,他現很多工作人員都繞著他的辦公室走。他現在對於這樣的局麵已經看開了,關上門坐在豪華轉椅上,點上一支煙,等待著即將到來的命運,自己想一想真是何苦來著。按照高建彬的布置和思路,認認真真的執行,把各項工作做好,那麼這個位置誰也搶不走,高建彬始終是要離開的,那麼接下來他上位就毫無疑問了。這點耐性都沒有,高建彬把他調來的時候已經說得很明確了,就是讓他接石橋鎮的大局,幹嘛那麼的急於求成引起高建彬的反感,貪圖一時的權力享受,走到了大家的對立麵上,這不是有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