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七章上下級的對話
第二天一早丁永真和石宣就返回了省城,這個事情還是要向周國林和陳錫坤做彙報的,不過這次走的時候兩位領導的心情還是比較不錯的,對於高建彬執掌東部新區徹底放下了心。實際上由於高建彬的年輕,南江省的幹部隊伍中也存在著一些別的聲音,對於他二十七歲的年紀就成為處級幹部,當上了東部新區這樣一個百萬人口的區委記,一直是有著質疑的,對於省委領導對高建彬的特殊器重有些不以為然,認為高建彬隻是運氣的成分占了多數。一個剛畢業就上崗的大學生,就算是有些才華有些眼光,沒有經過時間的沉澱和積累,沒有工作上的曆練和升華,出來這麼大的成果,不是靠運氣是靠什麼?省委對於高建彬的態度直接影響到了海州市委,短時間內把一個年輕幹部提拔的這麼快,這是一種不負責任的做法高建彬在石橋鎮的建設方麵,的確是創造了一個少有人及的奇跡,這個成績非常的明顯,南江省的幹部們都沒有話說,但是不能因為當好了一個鄉鎮的記,就絕對能做好一個大了十倍的東部新區一把手,十萬人和一百萬人那不是一個概念
不得不說南江省委也出於這個方麵的考慮,才把兩位重量級的領導派到了東部新區,目的當然是要摸清楚高建彬的底,看看他對於東部新區將會製定出什麼樣的工作計劃來,東部新區是個出問題的地方,要是高建彬倒在這裏的話,那才是讓人惋惜呢一個是對於高建彬能力的肯定,給高建彬過來撐腰,高調的宣布把他進一步提升為副廳級幹部,成為了市長助理。別看市長助理沒有多少權力,但是明白官場規則的人都清楚,這就意味著高建彬成了副市長的既定候選人,省委做出這樣的姿態來就是明確的告訴那些有異議的領導們,省委對於高建彬的器重、支持和厚愛那是一如既往,不會因為閑言碎語就會對他失去原有的信心,反而進一步增強高建彬是南江省幹部隊伍裏的明星人物,這是別人不可動搖的地位,叫他們幹脆死了這條心算完。
另一個目的就是考察一下高建彬是否真的具備這個條件,就算是高建彬一時之間沒有打開思路,那也是可以諒解的,這樣的地方真是尋常的幹部能輕易擺平的話,就不至於搞成今天這副德行了盡管高建彬是有名的上帝之手,但是他對於東部新區非常的陌生,一點基礎也沒有,省委隻求春節上班後一年的時間內,高建彬能把紛亂的局麵理清楚,解決掉眼下最緊迫的幹群關係緊張的問題,把東部新區的目標和規劃做出來,就算是不容易了。出於對高建彬的保護,如果他無法勝任的話,兩位領導將采取別的補救措施,既要東部新區的局麵打開,又要嗬護年輕幹部的成長,也算是煞費苦心了不過兩位領導來的時候周國林和陳錫坤都堅決地表了態,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對於我們的同誌要保持堅定的信任態度,要相信高建彬有這個能力把事情做好,隻要是他有這樣的思路,而且是可行的合理的,那就不要輕易地去改變他的環境,隻有經過惡劣工作環境的淬煉,他的思維思想思路才能得到升華,才能真正地成長為黨和政府的棟梁之才。
省委領導走後楊恩東就和周雪嬌把所有來的常委們分成了幾個組,按照原來高建彬指定的路線開始了這一次的慰問,海州市是南江省的第四大城市,財政上資金雄厚,再加上這一次是宣傳市委市政府親民形象的大好時機,那物資之豐厚不是東部新區能比得上的,確實是財大氣粗東部新區頂多買的是大豆色拉油,看看人家市政府買的直接是花生油,什麼豬肉、餃子粉、大米、成箱的蔬菜、魚、白條雞,甚至還有大大的紅包,村裏的農民們咧著大嘴笑著,排著隊望著隻有在電視上才能看到的那些領導們,和藹的微笑著給他們放過年的慰問品,對於黨和政府的那點怨恨早就不翼而飛了,昨天是區委區政府來慰問,今天直接是市委記和市長帶隊慰問,老百姓感覺到很幸福,黨和政府沒有忘記他們。
楊恩東看著大灣村說道:“建彬啊,對於這些失去土地的群眾,他們的安置工作一定要盡快的落實,過完春節你一上班後就抓緊辦,老百姓的忍耐度也是有限度的。至於良河鎮的問題由市委出麵解決,昨天晚上紀委和公安局的同誌向我作了彙報,良河鎮的記還是個可造之材的,沒有參與到這裏麵來,當然也屬於派係之爭,不過他在鎮裏的口碑還是不錯的,一直是你的崇拜者,想要把良河鎮的展借鑒石橋鎮的模式,雖然良河鎮和那裏差距不是一般的大,至少思路上我還認為是可取的。至於鎮長和幾個副鎮長的問題還沒有整理的那麼清楚,牽扯到的層次越來越高了,東部新區和市政府的一些領導幹部都開始浮出水麵了,拿著老百姓用賴以生存的土地換來的錢中飽私囊,我就有些奇怪這幫子人腦子是怎麼想的,這樣的錢也敢拿,不知道老百姓拿不到錢會怎麼反應嗎?真是一群蠢貨,就為他們那點私欲膨脹,把這裏的群眾禍害成什麼樣子了,看了幾家群眾的生活我的心裏很不好受,都說我們海州市是經濟大市,可是看看我們的群眾們生活水平還是這麼低,這就是我們的失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