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越是高級別的領導,就越是和藹可親平易近人,因為他們自身不需要展示什麼威嚴,周國林和陳錫坤兩個人就從來沒有什麼官架,到了部級幹部以後已經是到了一定的意境,那些整天板著臉的都是鄉鎮幹部們。相反兩個人還很喜歡與年輕的幹部們交流,特別是基層的幹部們,通過交談可以獲得一些平時不知道的信息。對於高建彬說起三個同學都是官場上的領導幹部,兩人忽然來了興致,正好想知道鄉鎮實施新農業產業化改革模式的效果是怎麼樣的,這樣麵對麵的交流比看文件報告上的數據要真實許多。誰規定省委書記和省長就高人一等,就不能和基層的幹部吃飯聊天了?
周國林和陳錫坤特別看不慣一些領導,仗著職務和權力對下屬頤指氣使的,特別是那些市裏麵的領導,和鄉鎮幹部吃飯就感覺很沒有麵有**份,鄉鎮幹部那也是黨的幹部,隻不過就是職務不一樣級別比他們低而已,對於幹部都如此,就更別指望他們和老百姓打成一片了。這樣的人存在於隊伍裏那簡直是黨和人民的不幸,光有能力但是修養和素質達不到那也不行,不要以為組織部門都是做表麵文章的,更不要以為領導的眼睛都是容易蒙蔽的,誰要是有這樣的想法,那才是愚蠢的。
送走省委領導和市委領導後,高建彬看著還在用紙擦汗的三位兄弟,笑著說道:“你們不是天天都想著見到省委書記和省長嗎,這一次可是遂了你們的心願了,感覺怎麼樣啊?”陳海平說道:“真像是做夢一樣啊,我也能和省委書記還有省長一起喝酒吃飯了,說出去都不會有人相信的,他們說話都很隨和,可是我就是感覺到渾身直抖,剛才肯定樣傻乎乎的。”秦元峰說道:“我倒是沒有老大那麼厲害,就像是和村裏的老頭們聊天一樣,特別是周書記給我的感覺一定也不像是國家領導人,一點架也沒有,讓我和他說話的時候非常的放鬆,還鼓勵了我幾句呢!”
趙卓民點起煙來說道:“我也感覺到心裏熱乎乎的,不過背後的汗也濕透了衣服,國家領導人的氣勢無處不在,那是多少年的沉澱才形成的,周書記和我談論到了海州市的紀委工作和反腐倡廉的重要性,陳省長問我的是個人的一些工作情況和履曆,還對楊書記說要多給年輕人機會,要我敢於承接重擔不要懼怕危險和壓力,好好的向你學習,可能是因為老大和老二的工作更對路吧,和我說的並不多。”
當時的確是對於鄉鎮開展農業改革工作的情況聊得比較多,陳錫坤就說道:“你們作為一個鎮的黨政主要領導,必須要看清形勢的變化,從而引導區域內的老百姓進行改革。為什麼省委省政府甚至於國務院都對高建彬的新農業產業化改革模式這麼推崇備至,在全國的範圍內進行複製,因為這個模式的主要依據就是因地製宜因勢利導這八個字,我國幾千年來農村的生產方式還處於比較原始的狀態,隻不過就是用上了機械而已,根本上還是沒有改變。這八個字真是提煉出了農業展的精髓,不是一概而論的,而是針對於不同的區域拿出不同的方案,所以執行的時候要理解裏麵的含義,不要死板生硬的照著葫蘆畫瓢,那樣的效果是微乎其微的。我看到省裏麵很多地方就是生搬硬套,不理解建彬同誌的真正意思,還不善於學習思考,有著石橋鎮現成的例他們也不過去看看到底是怎麼回事,結果當然是很不盡人意的。”
可能是感覺說這些話陳海平和秦元峰不一定能夠理解,陳錫坤就講出了實際的操作方式,他說:“你們的永興鎮與石橋鎮可是鄰居,石橋鎮的經驗完全就可以照搬,石橋鎮是因為有機蔬菜種植而讓農民家致富的,你們也可以用同樣的辦法,沒有技術到鄰居家去學去請技術人員,沒有資金可以找縣裏市裏解決,現在國家和省裏對於農業上的投入是相當驚人地,不怕沒有資金的,而且是要遵照高建彬同誌在東部新區的辦法,先把錢借給老百姓我們政府不要利息,到時候大家的日好了就歸還財政上。石橋鎮有一個出口換彙的蔬菜公司,他們有著很成熟的渠道和市場,能夠解決你們的銷售問題,現在我們的國家還遠遠達不到家家戶戶都吃有機蔬菜的地步,這是經濟製約或者是知識普及的問題,但是達國家已經是很普遍了,這就是注重健康的理念問題。有了這樣的基礎和條件,你們這兩位鄉鎮一把手工作我感覺沒有什麼困難,隻要你們堅定決心為老百姓謀福利,那一定會得到群眾的擁護,取得成績那是理所當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