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室的氣氛瞬間就變得非常緊張,溫度也在慢慢的升高,有了第一次的經驗,常委們都知道,高書記的攻擊向來都是鋒銳無匹的,根本不讓你有反駁的餘地。吳立輝昨天的時候去辦公室彙報,大家也有耳聞,難道是兩人之間有了什麼爭執?
聽到高建彬又對著吳立輝開火了,馮光海覺得非常生氣,沒完沒了的,你這到底是想要幹什麼?參加了兩次常委會,兩次對著省委組織部的工作有質疑,你要是明確反對的話,幹嘛不提前說出來,早知道你的想法,我寧願把常委會的時間推後兩天。
可是高建彬提出自己的疑問是合情合理的,作為書記也不能阻擋他的問話,民主這兩個字是一道底線,誰要是過了界,很快就會從這個位置上掉下去摔得半死。
馮光海深呼吸了一次,說道:“我對這份名單的候選人還是很滿意的,也證明組織部門的同誌,工作非常認真努力,貫徹了省委省政府對崗位選拔的要求。既然高建彬同誌對有疑問,立輝同誌就做好回答的準備吧。”
這是在很明顯的力挺吳立輝,書記滿意,還是省委省政府的指示,等於給吳立輝一把尚方寶劍,常委們都能感覺得到,馮書記對高建彬的行為極為憤怒。
高建彬說道:“吳立輝同誌,省委組織部對海原酒業集團目前的情況知道多少?你是依據什麼條件,來搞這次集團總經理選拔的?海原酒業集團的領導層和職工的談話。考察組又進行了多少場?請你按照次序回答。”
不但吳立輝愣了,在場的人都愣了,高建彬為什麼要問這些簡單的問題?可誰也不敢忽視他的提問,這是三道開胃小菜。後麵上來的可能就是大餐了。
吳立輝腦子裏一片混亂,他一個省委組織部長,向來關注的隻是集團的高層領導們,怎麼可能記得企業的經營情況?後麵的兩個問題他倒是可以說一說,可高建彬的要求是,他必須要按照次序回答問題,這就麻煩了。
馮光海不滿的說道:“高建彬同誌,吳立輝同誌作為一個省委常委和省委組織部長,他日常的工作非常繁重,對企業經營的數據記得不那麼清晰。也是合理的。既然你提出了這個問題。那就請你自己說一說吧。你能記得多少的數據,這又代表了什麼意義呢?”
馮光海開始反擊了,常委們也知道他的用意。你一個新來不久的省委副書記,也是分管組織工作的,你能記得清楚嗎?你要是也記不清楚,那這個問題就是無理取鬧了。
高建彬毫不猶豫的說道:“海原酒業集團是陽西省第一家白酒上市企業,對外宣傳的數據是年銷售收入三十八個億,上繳稅收八點九個億,可事實上呢,就拿前年和去年的數據做一下對比,前年是實現銷售收入三十二個億,上繳稅收七點三個億。去年是實現銷售收入二十九點七個億,上繳稅收六點八個億,今年的情形又是怎麼樣呢,第一季度的銷售,也是黃金季節的銷售,占比高達三十的銷售,總收入迄今為止還不到八個億。”
點了支煙,高建彬接著說道:“這些數據大家能從中看到什麼呢?就是這個上市企業的業績在逐年的下滑,已經跌到了曆史的最低點!海原酒業集團作為陽西省的品牌,作為陽西省形象的組成部分,作為省財政的納稅大戶,向來都是省委省政府的驕傲,可現在呢,榮譽已經過去了,變成了一個易碎的雞蛋殼。”
麵對毫不留情的言辭,馮光海小心翼翼的說道:“建彬同誌你列出這麼多的數據,到底是想說什麼?正是因為海原酒業集團的業績不佳,省委才會決定調整領導層的,就像你說的,這塊牌子絕對不能貶值。”
大家覺得書記的氣勢降低了,再看看省長王鴻軒,常務副省長董海亮,臉色都很難看,高建彬的意思說的是,表麵的東西太虛假,根本就是一個美麗的泡沫。
高建彬說道:“省管企業為了避免權力的過度集中,是分為黨委書記、董事長和總經理三個職務的,黨委書記負責黨務工作,董事長製定年度規劃和實施戰略,總經理負責貫徹執行這個策略,完成董事會下達的任務。也就是說,總經理的位置決定著企業能否實現預期的目標,所以必須具備相當高的市場經濟知識、行業分析能力和一定的企業管理經驗,這個職務的選拔是要有條件的。”
王鴻軒眼前一亮,說道:“建彬同誌你說的非常好,我也是對這個問題疏忽了,請繼續說下去。”董海亮也說道:“高書記剛來陽西省就能對企業的數據記得如此準確,我很佩服,也是我學習的楷模。”
高建彬說道:“我之所以對候選人有疑問,是因為我從這些同誌們的履曆,並沒有看到任何的相關聯係,作為黨委書記或者董事長,我覺得沒有問題,但是要去做總經理,我人是需要斟酌。像是這種特殊的領導崗位,集團領導同誌和職工們的意見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