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六章 很大的一盤棋(1 / 2)

讓省委組織部的人感到驚奇的是,高書記自從開完會之後,就沒有別的動靜了,具體的事務也不管,都是交給幾個副部長負責。常務副部長羅子恒,幾乎就代理了部長的職務,甚至一周內都沒有見過省委副書記的人影。

這種現象不但他們迷惑,有些省委常委也覺得大惑不解,高書記布置的可都是非常重要的工作,自查、考核和財產申報,在全省的影響非常大,做好了絕對是極大的亮點,他的行為像是一點也不擔心偏了軌道,執行的不徹底。

馮光海對省委秘書長潘明莉的疑問,笑著說道:“建彬同誌是個聰明人,省委組織部他不可能一直都兼管,遲早都要有新的部長接手,既然是個過渡的身份,隻要最後的結果能達到他的要求,就沒有必要事無巨細的管那麼多。具體的事務還是由具體的負責人實施,相信自己的同誌,能夠激發大家的工作積極性,這樣也符合他如今的身份。再說,誰也抹殺不掉他的成績。”

然後又說道:“他的思維的確出乎別人的預料,原本我還覺得他會魚和熊掌不能兼顧,誰想到他一個也不鬆手。組織部內部要自查,領導幹部財產申報公開製度,這都是小魚,相比來說,幹部考核才是大魚,他是大魚要抓小魚也不放過,我這是高估了自己,卻低估了他啊!明莉同誌,以後要多加強學習,不要像我一樣的累。時代在進步,可我卻老了。新老交替的時候很快就要到了。”

潘明莉很少看到馮光海有這樣的時候,似乎一瞬間萬念俱灰了,以前的那種雄心和強勢,突然間不翼而飛,人變得衰老了很多,她急忙說道:“馮書記,您今天是怎麼了?高書記做的也沒有太出奇的東西,都是常規的工作。您為什麼對他的評價這麼高呢?”

馮光海說道:“你的眼界還太窄,看不出高建彬同誌下的這盤棋到底有多大,連我也沒有想到,他的布局竟然是對準了全省,人小看了對手,就要嚐到大意的代價,好在我頂多幹完這一屆就要退下去了。要不然我真的要後悔一輩子的。你記住,千萬要和高建彬同誌搞好關係,不要在他的麵前動心思,我還勉強能和他過過招,你,根本就不是同等的較量!”

省政府的領導們也在談論這件事。關北市委書記曾宏祥說道:“高書記的手段真是強硬,連領導幹部財產申報公開製度也能推的動,省委組織部的那群人雖然對此不滿,卻一句話也不敢多說,再加上自查行動。我們陽西省真的要變天了。”

常務副省長董海亮說道:“聽說馬上就要對省直機關單位和地市的副處級以上領導幹部,進行半年度綜合考評了。以前一年一次,現在變成了一年兩次,省委組織部的人是手忙腳亂的。可高書記布置完任務,一次也不去省委組織部視察工作進度,都是副部長們到他的辦公室做彙報,難道他就不害怕事情到了最後虎頭蛇尾的,違背了他的本意嗎?”

省長王鴻軒說道:“這是很聰明的做法,高建彬同誌要的不是過程,他隻看最後的結果,這是一個省委副書記應有的表現。其實我也聽到辦公廳領導們的反應,省委組織部的辦事效率提高了很多,也強勢了很多,現在想要簡化程序,可不是那麼容易的,組織部的人直接就給頂回來。”

董海亮笑著說道:“別看高書記不怎麼去省委組織部,但是他之前說出來的話,大家卻百分百的相信。最近幹部處對關北市和省直機關單位的空缺崗位進行了一次考察,不但組織部候選人的名單沒有人知道,而且考察組的行蹤也沒有人知道,談話的對象也比以前擴大了很多。能在這麼短的時間達到這樣的效果,以前我還真是沒有見過。”

王鴻軒淡淡的說道:“高建彬同誌的厲害,就體現在這方麵,據我所知,他對省委組織部實行的是領導負責製,一旦被選中的候選人考察結束,卻在後期發現了問題,他第一個就要找分管的副部長,根據情節的程度進行處理,甚至會嚴重到責令辭職。”

接著說道:“在這樣的製度下,副部長的會有什麼樣的表現,想都能想得出來,誰和自己的官帽子和自己的前途過不去?同樣的道理,副部長會盯著處長們,處長要盯著具體負責的人員,一環扣一環,誰也跑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