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九章 微服私訪 一(1 / 2)

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安排清查工作的目的,也不是沒問題非得揪出問題來,這不符合實事求是的原則,有這種膽量和能力的領導幹部也不多,不能否認有事實存在,可也不是大範圍出現的。

因為這項工作的實施,國家電視台的記者專門采訪了馮光海書記和王鴻軒省長,而且也得到了政治中心常務委員會首長們的充分肯定,這是利國利民的戰略決策,對於提升省委省政府的形象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讓常委們覺得很奇怪的是,做出這個清查違規辦公場所建築的決定,並推動落實工作的主要負責人高建彬,卻沒有接受媒體的采訪。甚至整個過程中連臉麵都不露,仿佛這件事情和他沒有任何的關聯,他就是站在旁邊看熱鬧的,主要的功勞都是兩位大老板的,可是後來才發現,這位領導的心思太縝密了。

關北市委書記曾宏祥,周末在常務副省長董海亮家裏做客,發自內心的感歎說道:“高書記的這步棋,走的也太高明了,這個人的思維和心胸真是可怕,開始的時候頂著壓力逆水而上,可有榮譽到來的時候卻主動避讓。本來王省長對這件事情還有些抱怨,認為會給省委省政府的形象帶來被動,出了這麼多的問題,處理了這麼多的幹部,上級首長會怎麼看待領導班子的工作?”

董海亮笑著說道:“可現在就大不相同了,自從因為這個事情得到了首長們的表揚,國家電視台做了專訪,馮書記和王省長像是吃了興奮劑一般,全身精力充沛的很。後續的工作根本不用高書記來做,他們盯得比高書記還厲害,讓我感到不可思議的是,兩個人居然還開了個碰頭會,討論實施的細節。我還從來沒有發現他們也能有這麼一致的時候,奇跡啊!”

曾宏祥說道:“馮書記再有幾年就要退下去了,在位的時候得到了榮譽和首長們的肯定,得到人民群眾的讚賞,就是退的時候也沒有遺憾,要的是名聲。王省長看好了書記的職務,想要競爭就必須有成績。特別是高層的看法和支持,高書記的舉措正好打蛇打七寸,掐住了兩人的脈,不由得他們不乖乖的順著這條路走下去。說白了,明知道是個局也得往裏跳,跳的心甘情願。擋不住這樣的誘惑。”

董海亮說道:“問題就在這裏,高書記來到陽西省才多久,滿打滿算三個多月吧?說句不敬的話,一個人能有多大的能量,他就是連副省級領導幹部們還沒有認全呢,更別說是廳級幹部了。”

接著說道:“常委會的話語權雖然有,可工作實施起來需要各地市和省直機關單位的配合。在這方麵,他是不可能和根深蒂固的兩位老板相提並論的,所以高書記的辦法就是要借力借勢,工作不一定非要他自己來幹,隻要目的結果達到了他的要求,就完全沒有問題了。”

曾宏祥滿臉苦笑的說道:“這次慶樺市出現了那麼多的空缺,原本常委們都以為是一次好機會,不算市委書記有四個常委的名額。誰曾想,省委組織部已經把名單擬定好了,都是從處級幹部綜合考評優秀人員中選拔的。”

董海亮點了點頭說道:“我一直以為處級幹部綜合考評,是省委組織部自己搞的活動,主要起到的是激勵作用,是一種榮譽,沒有想到背後還有這麼深的用意。高書記是為全省的副廳級領導幹部調整預備的。這下他的權威性徹底得到了體現,目標就是沒有背景有能力也能當官,不出現這次的事情,大部分人都不相信。可是有這樣的例子擺著,不由得人不信。”

曾宏祥說道:“我聽說高書記準備到地市去調研,而且行程安排是絕對保密的,考察的地方都不知道他來,我也不知道是該輕鬆一點還是緊張一點。這可是微服私訪,我可不敢保證下麵沒有問題隱瞞不報,卻被高書記查出來,頂風作案的人,大有人在啊!”

董海亮說道:“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地方上應付領導考察都總結出經驗來了,一篇文章做的花團錦簇的,要是按照他們的安排去看,想看到的一點都沒有,形勢一片大好。想要詢問當地的群眾,那是眾口一詞,一致表揚黨委和政府的功勞成績,牛皮都要吹破了,我曾經遇到過幾次這樣的事情,聽得我渾身起雞皮疙瘩!回來仔細一查,壓根不是那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