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節
成群的戰機狂暴的轟炸著日軍的防線,雨點樣的炸彈掀起陣陣雷鳴電閃。隨著炮火的彈幕延伸,從毗鄰對馬海峽的福岡西區至築柴郡一線,第54集團軍所屬第127機步師、第160裝甲旅、第130機步師以及近衛集團軍第85機步師全麵展開,六萬將士、近千輛坦克裝甲車在百餘架武裝直升機的掩護下,向著當麵防線的日軍發起了潮水般的攻勢。
夜空中滿是星星點點狂亂飛舞的曳光彈,一架架戰鬥轟炸機呼嘯著而過,掩護著地麵部隊的前進。咆哮著的鋼鐵狂潮如同驚濤樣翻滾著湧向被炮火和空襲炸的麵目全非的日軍防線。爆炸的火光將夜空照得通亮,不時的升騰起一兩顆照明彈,整片戰場頓時的亮如白晝。
搭載著步兵的坦克、裝甲車沿著猛烈的炮火開辟的通途,展開掩護隊形向前攻擊前進。迷彩塗裝的車體上,用於敵我目視識別的‘☆’暗色軍徽在夜視儀的慘綠中泛著詭異的熒光。前衛部隊不時的和敵軍發生猛烈的交火,一陣火蛇亂舞。
蕭揚指揮著裝甲營在戰鬥打響的同時立即呈菱形攻擊隊形展開。隨著炮兵的延伸射擊,急不可耐的裝甲兵們在蕭揚怒吼般的命令聲中,迅速的駕駛著那些鋼鐵巨獸,向著遠處那片火樹銀花般盛開著爆炸煙雲的日軍防線碾壓過去。頭頂上不時的有擔任航空火力掩護的武裝直升機呼嘯著低空掠過。
“壓上去,壓上去,碾碎這些狗娘養的”看著戰術指揮平台上清晰標注出的各車組位置,指揮車中的蕭揚惡狠狠的大聲吼罵著“切過去,打掉他們”
日軍的反擊實在是零亂,從猛烈的空襲以及炮火覆蓋中幸存下來的火炮隻來得及射出第一輪炮彈,便被從天而降的導彈給連人帶炮一鍋燴了。那些盤旋在空中的戰鬥轟炸機隨時都會得到目標打擊命令。因為在遠離戰區的高空中,一架‘DY-10鷹之眼’地麵監視預警機正悠然的獨自倘佯。
‘DY-10鷹之眼’是和美軍的‘E-8C聯合星’戰場聯合監視機同樣概念的一種電子戰機,由國產軍用‘運-10’大型戰略運輸機改型而來。機身前段兩側各擁有一段長達8米的弧狀雷達天線罩,這便是‘DY-10’地麵監視預警機那銳利的鷹之眼-‘鷹眼-2’型相控陣雷達天線。當這種國產相控陣雷達處於工作狀態時,一架‘DY-10鷹之眼’可以對整個地麵戰場的每一個角落進行全麵監視。
無論是對平麵方位采用掃描範圍可達到正負60度的電子掃描、還是俯仰方向則采用機械掃描,‘鷹眼-2’型相控陣雷達都可以準確的計算並提供出目標數據和相關戰鬥控製數據。而正是根據這些數據,‘DY-10’上的目標打擊指揮調度員隨時可以向最為鄰近目標的戰機、火炮、戰術導彈等打擊部隊發出攻擊指令、提供坐標方位,進行火力支援。
除此之外,在采用中廣域活動目標監視指示模式時,‘鷹眼-2’型相控陣雷達還可以對地麵戰場上的車輛、直升機等機動目標進行探測、定位和識別。並可通過信號分析係統進行數據處理,區分出輪式和履帶式車輛的運動狀態,通過軍事數據鏈確認敵我。且可以得到更加清晰的目標成像顯示。
對於地麵固定目標的監視,‘DY-10鷹之眼’地麵監視預警機則可以使用合成孔徑雷達的固定目標指示模式,以清晰的高分辨率探測到敵方陣地、橋梁、港囗、機場和等固定目標的高清晰圖像。正是諸如‘DY-10鷹之眼’地麵監視預警機這類先進電子武器的裝備部隊,使得中國軍隊逐步的加強和完善了自己的空地一體化作戰能力。
當裝甲營的數十輛2005式主戰坦克呈菱形攻擊隊形碾壓過來的時候,日軍的防線上這才零七碎八的噴吐著反擊的火舌。輕重機槍火力橫掃而出,偶爾的一兩枚‘MAT’反坦克導彈也拖著長長的尾焰呼嘯而來。前導位置上的兩輛2005式主戰坦克猛然的止住腳步,不等鏗鏘作響的履帶完全的停止對大地的碾壓,數枚煙幕彈便連續而出,在衝擊的裝甲隊列前遮蔽出綿延著的、厚厚的氣溶膠霧。
兩架擔任掩護的‘武直-10D’攻擊直升機猛然從衝擊的裝甲部隊的後麵爬升起來,機身兩側短翼下火光頻閃,航空火箭彈暴雨樣的傾瀉下去,直將日軍防線上打的悄無聲息。
完成目標火力壓製的兩架‘武直-10D’拉起機頭,急速轉向,分向左右兩路,流星樣從裝甲營的頭頂上低空而過,緊隨而來的兩架‘武直-10D’迅速進場,接替航空火力壓製。
行進間的2005式坦克不時的揚起140毫米高壓滑膛炮,衝著不遠處那片翻滾著濃煙烈火的戰地,狠狠的砸下一排殺爆彈。精確的炮擊下,一個個日軍火力點被呼嘯而來的炮彈給掀翻。車載並列機槍也開始狂怒著潑灑開了彈雨,卷起陣陣致命的金屬風暴。三三兩輛以散兵坑為點的日本兵被這劈頭蓋臉的機槍彈雨給打的血肉橫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