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節
在中國陸軍中,第12集團軍並不算是甲等集團軍,雖然說諸如第38集團軍、第39集團軍、第41集團軍這些陸軍王牌軍無一例外的都是老四野主力,但出自劉鄧大軍的12軍卻並沒有為軍委所遺忘,無論是在戰略部署上,還是戰術應用上,第12集團軍都起到著決定性的作用。長期布防兵家重地-江蘇徐州的12軍是南京軍區,乃至整個東南地區最為重要的戰略預備隊。台海一旦有事,第12集團軍將會作為作為二線部隊尾隨南京軍區的第1集團軍在台海北線登陸寶島,並沿著兩棲部隊打開的缺口乘勝而入,一戰而定終局。在軍內有這樣的話“第12集團軍的登陸將意味著八一軍旗飄揚在台北已經為時不遠”
作為膠東半島以南,長江口以北,唯一的重裝軍,第12集團軍除了肩負著守衛繁爍的江淮平原的重任,還隨時南下北上增援的其他戰區的使命。徐州的戰略位置是在是太重要了,1980年代鄧公在百萬大裁軍在同時,將嫡係的第12集團軍布防於此本就是一種戰略。無論是南下台海還是北進衛戍京津,第12集團軍都處於一個戰略機動位置。如果說作為全軍機動打擊力量-第54集團軍是整個中國陸軍隨時可以揮出的利矛的話,那麼第12集團軍則是隨時可以掩身的堅盾。
作為軍內唯一僅存的老二野,第12集團軍在很多方麵同樣享受著甲等集團軍的待遇,尤其是在裝備方麵,毫不遜色於其他甲等軍,編為乙等集團軍的12軍同樣擁有著戰術導彈分隊、陸航團等合成編織部隊。而先進的裝甲戰車、優良的輕重火器更是優先裝備,甚至是連一些甲等集團軍都沒有的某些先進裝備。裝備精良、士氣如虹、作風過硬的第12集團軍此時最缺乏的隻是實戰的考驗,畢竟王牌軍的名號是在戰火中拚出來的,是用戰績奪來的,而不是靠嫡係、非嫡係區分獲取的。‘萬歲軍’‘常勝軍’‘天下第一軍’不是誰說封就封的,沒有驕傲的戰績,第38軍、第41軍、第1軍也不敢這樣牛掰烘烘的給自己冠上這樣的名號。上甘嶺一戰,弱旅中的弱旅-第15軍硬是給自己拚出了名堂,劉亞樓司令想都沒想就把第15軍挑去改為了全軍唯一的空降軍,能麵對聯合國軍瘋狂的進攻和‘範佛格利特基數’的火力殺傷,堅守陣地不丟寸土的勁旅是最有資格成為‘天生被包圍’的空降部隊的。
高速穿插,一個照麵便把日本第6師團殲滅殆盡,一雪70餘年前的南京大屠殺之恥,第12集團軍的首戰打的漂亮、幹淨、利落。消滅熊本師團的戰績雖無法與第38集團軍連殲日本第7裝甲師團、美第1騎兵師的驕傲戰功相比,但卻可告慰南京大屠殺四十萬尚未瞑目的遇難同胞的在天之靈,足以讓當年戰死南京城下的中國軍隊含笑九泉之下。戰鬥中繳獲的第6師團的軍旗被12軍贈送於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為此南京市政府在戰後專門在江東門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之畔修建了象征雪恥意義的‘慰靈亭’。應該說第12集團軍首戰的象征意義遠遠大於其他部隊的驕人戰績。
同時第12集團軍殲滅日本第6師團,迫使聯軍不得不放棄對小城的進攻,從而一解堅守小城的兄弟部隊之圍。應該說第12集團軍在江北戰場的表現還是可圈可點的,雖不如第38集團軍那樣的意氣風發、第39集團軍般的大氣蓬勃,卻也是蕩氣回腸。並不僅滿足於此的12軍悄然的把目光投向了正在混亂潰敗的聯軍。
“輝績耀軍史、豐功榮家門”憋足了一口的第12集團軍的官兵們喊出了這震天動宇的豪邁之言。
除了留下少量部隊接替就地整補的小城守軍外,全軍主力立即揮戈東去,虎嘯狼嚎的殺向慌亂成一團、拚命東逃的聯軍。成群的裝甲戰車卷起滾滾煙塵,架著機槍的‘東風鐵甲’一溜煙的超過鐵流樣的裝甲洪潮,成群的武裝直升機擦著頭頂而過,更高的地方,流星樣的戰鬥轟炸機群呼嘯著一掠而過,消失在那蔚藍的天地相交之處,密集的爆炸聲悶雷樣的滾滾傳來。“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一股席卷一切的狂潮正帶著千鈞之勢狠狠的拍打出去,勢不可擋的吞沒一切外來之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