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3-4(1)
日本人與國軍像兩個局間休息的拳手般沉靜了,眼瞅著速戰速決是沒指望了,戰線基本穩定下來。前麵沒什麼仗打,但後麵八路鬧得凶,讓前方的皇軍有一種顧得了頭顧不了腚的感覺。鬼子一邊在大陸與中國打,一隻眼睛還盯著東南亞的石油與橡膠,還指望著抽出兵力南下作戰呢。日本人就動開了腦筋,發誓要把八路分割開來,肅清後方這兵才能抽得出來。鬼子首先是修了不少的大路,高出地麵一米多,路兩邊還挖了一兩米深的道溝以限製八路機動,把個大平原分割成棋盤格。而路的節點上建了許多的據點與炮樓,住著一個班至一個中隊的鬼子或漢奸。他們知道土八路沒有重武器,一般拿炮樓都沒有辦法,即使是來了八路主力部隊,也得消耗大量彈藥、付出很大代價才能摧毀一個炮樓,而且往往不能快速解決戰鬥,這就給其他據點的鬼子騰出了增援的時間,一旦有情況,附近幾個炮樓的鬼子漢奸就如同蜘蛛般順著密如蛛網般的大路趕來增援。
漸漸的,公路與炮樓形成了一張大網,讓八路有了一種透不出氣的感覺,日本人給它取了一個更形象的名字:囚籠政策。
但指望土八路忍下這口氣,甚至於束手待斃是不現實的。這支軍隊從誕生之日起就習慣於與強敵作戰,習慣於在被包圍中作戰。經驗一點一點地被總結出來,那是用生命、用鮮血換來的寶貴財富,需要被學習、傳播,讓後來者少流血。軍分區王政委親自簽發命令,要求每一支獨立活動的部隊都要派人到軍分區學習,而且要求來學習的人應該是有文化、有經驗的戰鬥骨幹,因為他們不僅自己要學會,還要負責回部隊後的傳達與教授,要讓每一支部隊都學會與鬼子的囚籠作戰。
在軍分區十來天的學習讓德成很是興奮,因為所學的兩樣東西—“堅壁清野”和“三通戰術”讓他耳目一新,太管用了、太需要了。德成的筆記寫了滿滿一個小本,這不就是諸葛亮錦囊妙計嘛。一定要讓整個區中隊都掌握這兩大戰術。
區隊長把排級以上幹部都召集到中隊部來聽德成傳達堅壁清野和三通戰術。
“堅壁清野出自《三國誌·魏書·荀彧傳》:今東方皆已收麥,必堅壁清野以待將軍。”德成開始了他的傳達。
“簡單的說就是把糧食、物資都藏起來,把老百姓也都藏起來,讓鬼子出來討伐的時候找不到吃、找不到水,連個問路的人都沒有。”
“唔,這個好,咱再掐了他的補給線,鬼子餓也給餓回去了。”有人插嘴道。
德成接著道:“所謂三通,是指天、地、陰三通,就是地道通、房與房通、房上通。”接著又詳細進行了長達一個小時的講解,中間還穿插了許多實際的戰例和插圖,應該說內容相當詳實豐富,也很實際。但出乎德成的預料,幾個幹部聽完了隻是叭嗒叭嗒的抽著煙袋。
德成有些尷尬,期期艾艾地道:“我傳達完了,看看是不是討論一下咱怎麼幹吧?”
和尚當當當地磕了半天煙灰,半晌才道:“德成啊,這個三通戰術好是好,可咱這幹不了啊。咱這是山地,地上的土沒有二尺厚,別說挖地道,就是挖個坑也困難啊。再說了房與房之間不在一個平麵上,一個在溝底另一個就在半山腰,這地道可怎麼挖,距離又遠,就是能挖得費多少功夫。”
“是啊,”三排長插嘴道,“就是你的房子這邊能挖了,挖到別人房下碰上石頭了你還是挖不通。”
一排長接著道:“房屋之間不密集、距離過遠,房上架梯子你可怎麼架,就是架上還不是讓鬼子一打一個準,連個躲的地方都沒有。”
“再說房與房通,就不說房與房之間的距離了,就算兩個房子挨一塊你也沒法在牆上掏洞,為啥?咱這的房子不用磚頭與不用土坯,都是用石頭壘起來的,中間弄點泥巴溝縫,你這一掏洞整個牆還不全嘩啦了。”
“關鍵是咱這一個村太小,小的才二三十戶人家,大的也不過百十戶,你就是都通了也很容易讓鬼子合圍,與其費這麼大勁搞這個,還不如往大山裏跑呢。再說咱這白山套嚴嚴實實的,隻要把住了幾個山口鬼子也進不來,小秀才,你的這個辦法不好使。”
“就是。”幾個幹部附和道。
看德成有些蔫頭搭腦的,區隊長嗬嗬笑了起來。
“德成啊,別泄氣,其實軍分區的辦法還是挺有道理的。”區隊長一說話,大家都停止了議論。
“天下沒有攻不破的堡壘,就算咱這白山套易守難攻可也不是銅牆鐵壁。鬼子一個小隊來肯定是白給,來一個大隊呢?來一個聯隊呢?來一個旅團甚至師團呢?咱們能守得住?再說老虎還有打盹的時候,保不齊鬼子趁咱緩不過手的時候打咱一個措手不及。所以堅壁清野這一招咱還真得備著點。以前在軍分學習的時候曾跟我們說過,關外抗聯經常在密林裏找個隱密處,儲存些糧彈藥品叫密營,鬼子追得太厲害了就往密營裏一鑽進行休整,等養得膘肥體壯了再出來跟鬼子幹。咱也要找一個地方,第一要隱蔽,第二要有水源,第三要能藏,包括儲藏物資和人員住宿。起碼把一半以上的物資、特別是糧食儲藏在那裏,這個事一排長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