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鼎華得到武器後,也叫喚骨質疏鬆了,甚至腳步還輕快了些。五人小組繼續提心吊膽地往前走,這段時間內,洞穴內的光線確實在一點點地增加,光源就在前方,就好像太陽快要衝出地平線的那種感覺。王延秋並不是很擔心文鼎華會亂來,他知道文鼎華向來不是一個有勇無謀的人,而現在恰恰又用得著他,不管他吹噓的那個步槍協會會員的身份是不是真的,甚至這個協會本身是不是真的存在,王延秋知道他槍法還行,幾年前他們互相用手槍對射過一輪,還互相擊中過對方。
陸新朋爬上河岸,接著微弱的光眺望前方,他看到了遠處有一些模糊的縫隙,而且似乎是完全垂直的。
“嗯,我看到了那些柱子了,就在前麵。”
眾人聽聞後,都擁上河岸,順著陸新朋手指的方向望去,暫時誰也看不到,不過,既然陸新朋說有,就肯定沒錯。
又在河床裏走了約一個小時,前麵的參天大柱終於漸趨清晰起來,與不久前偵察機拍到的完全一樣,這些柱子一共有兩排,完全垂直於地麵,還它們的上部頂著洞穴的頂部。整個洞穴的高度在這裏下降到約400米,寬度也減小到500米左右,雖然無人機繪製的地形圖不完整,但是現在看起來,這個洞穴就像一個兩頭大中間小的啞鈴,眼下的位置正好在啞鈴最狹窄的握把處。而且處於某種工程上的原因,這裏被有意的加強了,之前所走過的龐大洞穴內,沒有任何的支撐物。
鄭強用他的20倍的望遠鏡向遠處看了幾遍:“你們看,我們現在的這個位置,大概正好在洞穴一半的地方。”
“嗯,走過這個隧道,能見度一定會更好些,越往前,越亮堂。哎,我們還是先歇一會兒,再走的好。”趙平漁說著話,把背著的橡皮筏子甩到了地上。
大家都不急著坐下,紛紛走到這眼前第一根大柱子下麵,所有人都被震懾住了。這些柱子實在是大過了頭,大概需要十個人才能合抱起來,王延秋把臉貼到柱子表麵往上看,看不出表麵有任何的彎曲,這是工程上的奇跡,顯然不是現代的人類技術可以製造的,當然,這也不是自然力量完成的。
“它們大概起了支撐作用,支撐這個洞穴的薄弱部分,不過相對於這麼大的一個洞,這些柱子顯然還是太長太細了一些,不知道是什麼材質的。”王延秋說道,他的頭抬得很高,仍然看不到頂。
“會不會是鍾乳石,或者就像鍾乳石形成的那種,慢慢沉寂的方式來完成的?”鄭強問道。
“嗯,完全有這種可能性,自然界隻有鍾乳石能形成如此大的巨型石柱,不過鍾乳石不會長得這麼規整,而且據我所知,鍾乳石是從上麵長下來的。”
文鼎華站在一側一聲不吭,他覺得既然王延秋把槍都給了自己,那麼也不必事事與他抬杠。雖然他覺得王延秋的判斷錯得離譜。
“知道這些柱子形成的年代嗎?”鄭強繼續問他的問題。
“不知道,不過你提醒了我,如果它的構成真的不是那麼單純的話,我可以刮下點兒樣本,或許將來可以做一個碳14年代檢測。”
“但是,即使隻是鍾乳石那樣的碳酸鈣,也隻是有無機物質而已。”鄭強文道,他一直認為碳14隻能測定古代死屍什麼的。
“拿去試試看吧,隻要是次生的碳酸鹽,也可以進行同位素年代測定,隻要是五萬年之內的。”
文鼎華在一旁冷笑了一下,他終於忍不住了。
“你又有什麼高見要發表?”王延秋問道,他很討厭文鼎華這副陰陽怪氣的腔調。
“我看你也是隻知其一而已。海洋內的碳循環與大氣內的碳循環完全不一樣,所以古代海洋動物的骨骼與貝殼都很難通過碳14測定年代。你看看這裏?海底地殼下的封閉洞穴環境,加上獨特未知的通風係統,很明顯測不出什麼名堂。”
“你他媽少在我麵前裝明白,我看你根本就是一知半解。”王延秋當然不肯就此罷休,他從工具包裏拿出小錘子和小刀。走到柱子前,這回他還非得在柱子上鑿出一些樣本下來。
不過事與願違,連鑿了幾下,柱子表麵竟然光滑如初,什麼也沒有鑿下來,連個痕跡都沒留下。
“怎麼這麼硬?”王延秋發現自己沒辦法鑿下樣本。
“當然行不通了,這要是你能猜到的材料,不要說支撐這麼沉重的洞穴結構,這些柱子本身的重量都會把自生壓得開裂了。”文鼎華立即還以馬後炮。王延秋也隻得收起工具作罷。
“它上麵也不是什麼也沒有……”陸新朋突然在柱子的另一側抬著頭說道。
其他人都不自覺地走過去,朝著他看的地方看。果然,在柱子的上方,並不像底部那麼的光滑無暇,似乎真的有一些淺色的線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