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此時也站在後麵的高坡上,拿著繳獲來的望遠鏡掃視著戰場。
今天早上,當他得知上千人的荷蘭人登陸之後,就知道,荷蘭人這是豁出去了,同樣他這裏也非得豁出去不可。
他知道,要想在巴城徹底站穩腳跟,就要靠實打實的武力,讓所有的洋人知道自己是有著強悍的戰鬥力的。
他心中的信念一以貫之,跟洋人沒法講道理,他們隻認識武力,隻相信武力,那就讓他們看到自己的強大。
李丹命令吳非一邊阻擊敵人,一邊朝巴城方向誘敵。
另外呢,則讓巴音將城內剩下的將近600人的隊伍,隻留50人在城內,其餘全部準備作戰。
隻要在巴城外實現兩路夾擊,戰勝荷蘭人的希望就能基本得以實現。
另外將新打造出的300個三棱刺各分一半給吳非的隊伍和巴音的隊伍。
這是和騎兵一樣,留做關鍵之時,一舉擊潰荷蘭人的隊伍。
不過荷蘭人還是頑強的,並沒有立馬潰敗,雙方仍在激烈的肉搏。保安隊的三棱刺一個個刺出去,荷蘭人隨身帶的佩刀也不斷的砍殺著。槍聲再已停歇,隻有雙方拚殺時的喊叫聲,在這片天地間回蕩。
血腥的味道彌散整個天空,一隻隻野鳥大概聞到一些喜歡的味道,在戰場上空盤旋著,鳴叫著,似乎隨時準備享受它們的盛宴。
草地之上,廝殺仍在繼續。各種兵器輪番展示著威力,各種招數都被使用出來,對方的身體就是最好的試驗場一般,士卒們吼叫著,奮力地將兵器送進對方的軀體,或者徒手殺向對方的致命要害,比如眼睛,比如喉嚨。
地上的屍體越來越多,草地之上,早已經血紅一片。
雙方人數相當,保安隊的兵器略占優勢,再加上騎兵來回的衝殺,終於殺的荷蘭人能戰鬥的不到400人。保安隊盡管傷亡慘重,也還是有600多人還在戰鬥。
就在荷蘭人越來越少的時候,荷蘭人漸漸不敵,就在這時,不遠處的榕樹林裏有人高喊一聲:
“所有民兵弟兄,該我們站出來了!”
這時候,有民兵在他們隊長的帶領下,從草叢裏,從樹林裏隱身的地方走出來。
一隊隊,一排排舉著長矛也向著戰鬥的中心挺進。
李丹並沒有下令製止他們,此時也來不及,再說也會損傷士氣。
而且現在戰鬥已經進入到關鍵階段,任何一方生力軍的加入,都會徹底改變戰場的天平。
昨天當他知道民兵戰力不足,他就立即下令,讓民兵從事輔助性事務,盡量要遠離戰鬥。
戰爭的殘酷性就在於,無論如何這是一場交換,是一場生命同生命的交換。
以自己隊伍的犧牲換取敵人的犧牲。
李丹沒辦法做出更多的發明,大幅提高他的隊伍的戰鬥力,隻能采用這種方式。
那麼他所能做的選擇,也隻能是保安隊或者他的護衛這些經過訓練有著戰鬥經驗的人去交換。
如果讓民兵去交換,實在是得不償失。
他人力雖多,可也不能白白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