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荷蘭人的求救(1 / 2)

岡薩雷斯留在了巴城,航海學校還需要他呢,在李丹眼裏,東帝汶哪有他的航海學校重要。

但是李丹救援的軍隊還是派出去了,足足有一千人,由巴音帶隊前往東帝汶。

順便還讓巴音帶給一封李丹寫給卡朋蒂埃的書信。

李丹在信中說,隻要荷蘭放下武器,他派人來到東帝汶,隻為調解荷蘭人與葡萄牙人的爭端。

如果荷蘭人收手,願意將最近搶奪葡萄牙人的地盤還給葡萄牙,李丹願意罷兵,並且歡迎荷蘭人前來巴城經商、做工,甚至開設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分部。

總之一句話,隻要荷蘭人不再派兵來,他是歡迎荷蘭到來的。

但是,如果荷蘭人執迷不悟,還要再戰,無論是東帝汶還是巴城,李丹都願意戰鬥下去,直至將荷蘭人徹底被趕出帝汶島,趕出整個南洋。

最後,李丹說了一下他的招兵情況,他最近有招收了有1000兵,都在加緊訓練,不出一個月,他手裏可用於作戰之兵包括民兵已經將近五千人,已經多於荷蘭人的兵馬。

李丹讓荷蘭人好好選擇,別到時候在追悔莫及!

寫信的時候,李丹就感覺好爽,他有了足夠的武力,就可以頤指氣使的對著兩個月前還猖狂不已的荷蘭人發出威脅!

有了武力,就是不一樣,哪怕這些不愛講道理的人,應該也會想著怎麼來跟你講道理了。

對於這一點,李丹還是很有自信的,他們隻要知道武力強大能帶來什麼樣的後果,自然就會老實下來。

其實李丹沒有騙荷蘭人,他最近的確又招收了一千多兵。這些兵都是販運甘蔗的廣東商人一批批帶來的,基本是粵省人為主,都是在周邊島嶼之上的華人,有些混的不怎麼好,聽說這裏招兵待遇豐厚,就跟船來到了巴城。

另外,還有三四千的粵省之人,也參與了開荒之事。巴城雖還是閩南人為主體,但是粵省之人也漸漸多起來。

李丹這邊各方麵事情都開始步入正軌,每方麵都有人專門負責,並不要李丹操太多心,他隻要管好大的方向,具體都是由葉宣和林肅等人負責。

李丹自己將全部精力,用在了製定學校的教材之上。

他找了一批識文斷字之人,首先編寫的是語言教材,主要針對文言文過於難學,在跟洋人打交道中很是不便的情況,編寫白話文教材,可以叫做商業語文教材吧。

內容除了識文斷字之外,關於文章多是教習如何商業談判,如何撰寫合同,還有什麼是銀行,如何利用銀行做生意等科普類文章。

當然還有關於南洋地理地貌,風土人情的介紹,中土風土人情的介紹,各個省份的情況,現在大明的其他情況等等。

當然對於西洋各國也有簡單的介紹。

雖不是很高的水平,對於學生學習來說,還是能做到有趣好學,又有用的特點。

其次自然是算術了,他直接采用阿拉伯數字,針對商業上常出現的案例,一個個講解,然後教導學生如何算賬。

讓學生不光懂的算賬,也能對做生意有基本的了解。

不光算術,後麵的代數他也編寫出來,讓學生至少能夠學到簡單的函數與方程之類。

這些東西,很多洋人是懂的,他即使不在,可以請洋人教老師,再讓老師教他的學生就可以。

幾何當然更不可少,這個時代,大明已經有徐光啟翻譯的半部幾何書了,李丹自然也從洋人那裏找來書籍,結合著自己的記憶,將整個幾何編寫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