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踩著紛亂的大雪回到自己的院子,雪已經小了很多,天空依舊晦澀。
不過李丹的院子裏卻是熱鬧異常,李丹的母親在板升城聽說薩日朗懷孕了,急急套上馬車不顧風雪也要來照看薩日朗,此時卻在薩日朗的攙扶下下了馬車。
此時腳已經麻木的李母正在薩日朗的攙扶下在雪地裏來回的走著。
李丹進了院子,看著母親在薩日朗攙扶下來回慢悠悠的走著,也不禁笑起來,她不像是來照顧薩日朗的,倒像是薩日朗照顧她一般。
李丹給父母見過禮之後,讓他們全部先進屋。
李母和薩日朗進裏屋說些閑話。
大廳內,李丹便問起父親路上的情形,李有糧倒是很興奮的說雪下的很大,來年的莊稼一定能有個豐收,說話的時候帶著滿臉的興奮的樣子。
從歸化城到板升城,直到東勝衛這個三角地帶,後世稱作土默特平原,也有叫做前套平原的,土地肥沃,種麥種穀子都很適宜。
整個地域差不多相當於十多個內地縣域之麵積,即使糧食產量一般,養活幾十萬人也不在話下。
李有糧雖經商多年,但是多年的糧商,還是讓李有糧對於土壤墒情很是敏感,冬天一下大雪,就想到來年的糧食如何如何。
李丹想到剛才跟湯若望等人之事,想到未來這裏如果自己要自力更生為主發展產業的話,就需要更多的人口。雖然薩日朗買了不少糧食,可是要長遠的話,現在的糧食儲備依舊不夠。
李丹想了一陣問道:“父親,你看能不能開拓更多的荒地,比如在板升城西麵,一直到大青山南麵,黃河北邊這裏,那裏(後世包頭附近)地盤可是比歸化城、板升城這裏大多了。”
因為李丹主管這裏一切事宜的緣故,李有糧近來也跑了很多地方,無論跟誰講話都無比的自信。
聽李丹這麼說,李有糧點點頭,不過隨即又搖搖頭道:“那裏是一片好地方,就是不下雨,南邊有黃河,將黃河之水引過去就能有足夠多的良田。
地都是好地。不過,現在沒有人去開荒啊!
我們這裏之人,一家能種上三五十畝地,就要從開春忙到冬天,那裏還有人去那裏開荒呢?”
李丹作為後世之人,不光包頭,就連巴彥淖爾也都去過,自然知道那裏是好地,農業開墾出來至少有上千萬畝,是國家重要的農業基地。
李丹現在還沒有條件搞成後世那種三盛公那樣的水利樞紐,可是引流灌溉卻不難辦到。
晚清之際,包頭附近,巴彥淖爾一帶開墾出幾百萬畝農田,從黃河引流灌溉一樣也是能讓這裏成為繁榮富裕的塞外江南之地。
可以說,隻要有人,這裏是有著足夠好的安置條件的。
不過,現在這裏就是缺人。
“對!”李丹點點頭,“我們這裏地處塞外,漢人一般是不願意來到我們這裏的。不過,現在大明內也不穩定,隻怕要有大亂。很多百姓活不下去,隻要我們這裏能夠安穩住,他們來了這裏開荒也好,做工也好,隻有有口飯吃。哪怕一個月來兩千人,一年下來,多來兩萬人也不成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