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城主峰東南十裏,一座高山巍峨矗立,險峻秀美的風景和不輸於主峰的高度,使得浮雲山擁有了小天城的美譽。
在平常的時候,浮雲山頂是眾多宗門弟子的練劍之所,從玄武城裏仰望山峰,經常可以看到絢爛的劍氣劍芒突破雲海嘯傲長空,劍宗之盛盡彙於此!
而從今天開始,浮雲山迎來了一年之中最重要的盛事。
雖然久聞浮雲山的大名,不過秦雲還是第一次走上這座高山,他和綠柳兩人,還有成百上千名劍宗弟子一起,從山下拾階而上向著峰頂進發。
山道彎彎,每一級青石階梯平整光滑,天城劍宗立門數百年來,不知道有多少弟子從這裏踏上巔峰,最終走向蒼茫九州,為宗門贏得無上榮譽和威名。
當兩人最終達到終點的時候,浮雲山頂已經聚集了數千名弟子。
浮雲論劍會將持續整整十天時間,如果遇到特殊情況還會延遲,前七天是劍士、劍師階位之戰,由數千名弟子爭奪三百個宗門名額。
後三天則是五峰弟子挑戰試,接天、追雲、碧月、落霞、聽濤五峰派出各自優秀弟子相互切磋比試,捍衛爭奪峰脈的榮譽。
但是最最引人注目的,還是三年一次的三十六天罡地煞位爭奪,這是劍宗年輕一輩最傑出弟子之間的對決,也將是最為精彩的較量!
所有受邀前來觀禮的各大宗門旁門,最關注的無疑是三十六天罡地煞位爭奪。因為劍宗未來的中流砥柱甚至掌門都有可能出身其中。
有些依附於天城劍宗的門派,都會在三十六天罡地煞裏麵挑選出認為最有前途的弟子進行下注、拉攏甚至投靠,而其他的門派也可以從浮雲論劍會上窺探劍宗的內蘊實力。
天城劍宗從來都不忌憚將代表自己未來的力量公然展示出來,這是九州大宗獨有的氣魄。他們無懼任何的挑戰。
早上的時候,彌漫在峰頂周圍的雲霧還未散去,東升的旭日躍然於雲海之上,將萬千金芒投射到翻滾起伏的雲層上,遠遠看去氣象萬千美不勝收。
隻是劍宗弟子沒有多少人去觀看風景,他們在事先劃定的區域內坐下,等待著抽簽劍試的開始。
所有有資格參加名額爭奪的弟子無不神情肅穆,他們能夠通過第一輪的考核。實力都不會很弱,正式的比試絕對更加激烈殘酷。
浮雲山頂上的劍台一共有六座,五座小型的試劍台均勻分布四周,遠遠地拱衛著中心的大論劍台。如果從高空俯視恰是一朵盛開的巨大花瓣。
除去中心的大論劍台之外,五座試劍台都由一名劍宗執事和兩名劍師共同掌管,執事負責抽簽排位次,劍師負責仲裁定輸贏。
除此之外每座試劍台旁邊都有宗門煉氣士和化罡級長老坐鎮,前者負責治療在比試中受傷的弟子。後者則是為了保證比試的公平公正。
按照劍宗的規矩,參與劍士劍師位爭奪的弟子,不能借用外物助戰,比如鎧甲內甲、丹藥符籙、暗器毒物等等。但是不限定武器的品階。
後者看上去似乎很不公平,一名實力較弱的弟子憑借神兵利器完全有可能戰勝比自己更強、但是沒有好劍的對手。
但是這條規定形成的原因比較複雜。首先在天城劍宗,劍被視為劍修的第二生命。劍的品階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劍修的實力。
天城劍宗是大宗門,五副一主的格局形成由來已久,而各峰都有不同的劍脈劍法傳承,千百年來人才輩出百花齊放,對整個大陸的劍修都形成巨大的影響。
但是也正是因為宗門內部流派眾多,有專注於劍法劍術的先劍流,有講究以氣禦劍的力劍流,也有仰仗神兵利器的器修流,形成了諸多的爭端和內鬥。
如果限定必須要采用同樣的武器,那麼對於器修流肯定是最不公平,所以宗門出於平衡的考慮,在第一輪劍試中規定要用製式武器,後麵的浮雲論劍則不加限定。
秦雲所屬的試劍台坐落在山頂的東南角,這裏中品劍士名額的角逐戰場,圍坐在四周的劍宗弟子足有三四百名之多,全都是和他一樣通過了第一輪考核。
五座試劍台,兩座角逐下品劍士位,兩座角逐中品劍士位,還有一座留給上品劍士,而三品劍士的所有名額總共隻有三百!
這意味著在這座試劍台周圍的三四百名弟子,角逐的將是區區五十個名額!
沒有人交頭接耳相互談笑,所有人的目光全都聚集在試劍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