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節:義軍(二)諸王紛爭(1 / 2)

南京投降後,附近州縣望風而降,在寧國府和太平府的明朝大小官員,隨波逐流,清軍前鋒剛到,後腳就交投名狀,將城中抗清的將士殺的殺,驅逐的驅逐出境,全力以赴迎接清軍到來。

占領寧國府清軍主帥是多羅貝勒勒克德渾和都統葉臣,清軍沒有在此過多停留,將寧國府府治城牆焚毀,大小官員一並帶走,主力向南直隸南部進軍,義軍在寧國的探子將情況報告給江天一,江天一和其他一軍取得聯係後,再三思索,決定發兵寧國府。

大軍尚未開拔,秦楚就嗅到戰爭味道,心態變得有些著急,想借此機會掌握義軍,在軍營這些天,沒事就和馬錫對一些士兵軍事指導,士兵也喜歡和秦楚格鬥比賽,每個營都有喜歡格鬥的士兵,每晚也都有不怕死主動挑戰秦楚,都被秦楚打的灰頭土臉。

朱由崧經過短暫幾天修整,軍營中閑得無聊,從昨晚開始,嘮嘮叨叨要盡快去杭州,馬錫對他唯命是從,一大早跑來和秦楚商議何時啟程?

秦楚並不這麼想,帶著朱由崧去杭州,好處是朝廷迎來名義上正統皇帝,其他軍閥和藩王仍舊尊朱由崧名義上為天子,內訌情況會好一點,但是經過這些天戰鬥,秦楚腦子從一竅不通到玲瓏七竅心。

從抗清一盤棋來看,護送朱由崧到杭州,隻會將南方各路明軍吸引在浙江,給清軍聚集殲滅機會,南京就是很好例子,幾十萬大軍投降,從保家衛國的朝廷將士搖身一變,成為清軍南下侵略主力,秦楚斷然拒絕了馬錫請求。

他想辦法說服馬錫,耐心和馬錫坐一起交流。

“去杭州路太遠,流寇又多,這時候去有些不妥。”

馬錫有些憤怒,站起來問秦楚為何這麼喪氣。

“秦兄,你莫非怕了?還是另有所圖?”

秦楚端正坐在竹席上冷笑。

“提督?南京幾十萬大軍為虎作倀的教訓還不夠嗎?”

“這,這隻是意外,是東林黨那群人賣主求榮,並非戰不力,隻要給我精兵十萬,一個月內光複應天府。”

秦楚越來越認為馬錫就是一個愣頭青,忠勇莽夫。

但是他又不能和馬錫明說,隻能是繼續從其他方麵和他推敲。“提督,你的禁軍有幾個指揮使?”

“不記得了,可能有七八個吧?”馬錫實在是不太解禁軍中的高級軍官,他們都是朝廷各派即將在禁軍中安插將領,就算是父親也不能夠完全掌握禁軍。

幾十個中級將領除了直屬的幾個,其他也都不熟悉。

看見馬錫苦苦回憶的窘態,秦楚有些好笑,繼續說道:“提督,你的禁軍不是鐵板一塊,去了杭州,你就保證朝廷各方勢力能湊到一起?

潞王素來有賢名,皇上去杭州,潞王會服氣嗎?

就算潞王服,潞王府的人會服嗎?隻要有人,就有爭端,哪怕是清軍,內部也分八旗。”

“那為何清軍鐵板一塊?”馬錫問道。

秦楚正色回答他:“滿清皇室對我大明朝廷始終是抱著消滅態度,隻要推倒聖上,便收獲天下,所以團結一心從關外打進關內,曆經兩代人,從萬曆年到崇禎年,我大明精銳今何在?”

馬錫不再言語,朝廷精銳在曆次大戰中被八旗兵打的灰灰湮滅,失去主力作戰部隊,同時也讓西北李自成壯大。

他雖是一介武夫,對軍事也懂一些,朝廷大軍失敗也有所耳聞,隻是被秦楚問的有些發懵。

秦楚思來想去還是多說幾句,“這天下之大,除了你我,還有誰識得聖上?去杭州倘若遇到有二心軍隊,不認陛下,反倒會被當做逆賊,被推出去砍腦袋。”

馬錫若有所思,可是朱由崧那句封你為王,久久在心頭纏繞。

秦楚拍了拍他肩膀:“提督,在這隻軍隊中,聖上還是很安全,何不靜觀其變?”

馬錫有些懂了,父親帶著太後去了杭州,身邊隻有少量兵馬,貿然去杭州還不是潞王的盤中餐。

他千辛萬苦護送聖上去杭州,反倒是把聖上推到潞王手中成為傀儡。

馬錫有些動搖去杭州的想法,秦楚在他耳邊悄悄的說了幾句:“昨日投過來的清兵,你不覺得有些古怪嗎?”

馬錫猛地回頭“什麼?秦兄何出此言?”

秦楚想找幌子轉移他去杭州視線,他很認真和馬錫說。

“這群人有可能是在蕪湖投清的靖國公部下,太平府距離蕪湖不遠,也隻有蕪湖清軍有能力派出小股部隊深入到太平府。”

馬錫對秦楚越來越佩服,他這個提督是光杆司令,隻有兩個親兵,仍舊一心向大明,很擔心陛下安危,昨天投降清兵有可能認得皇上,陛下安全將會受到很大威脅,被秦楚激將的心都提到嗓子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