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節:血戰池州府(七)(1 / 2)

秦楚命令漁夫,明天開始領著工兵營在前麵開路,工兵營從城裏突出來後還剩下三四十人,從一隻戰鬥部隊蛻變為純粹工兵部隊,主要任務是給大軍搭橋、修路等輔助類工作。

為了提高工兵營士氣,秦楚向金聲建議暫時擴充工兵營人數,將劉良能等人暫時編入到工兵營中,分發工具和工兵營一起作業,好給給大軍開路。

另外秦楚也照顧工兵營在炎熱天氣下高強度勞作辛苦,又請求給工兵營士兵按日發軍餉,金聲對秦楚是有求必應,秦楚提出的意見他從未反駁,大膽的讓秦楚去鍛煉,培養他獨當一麵能力。

獲得金聲同意後,秦楚當天就給擴充後工兵營將士,每人每天一兩銀子作為開路獎勵。

劉良能的部下被編入到工兵營,一個個一肚子怨氣,不久前他們還是實打實戰兵,可不是拿農具窩囊老農,被分到工兵營後,在漁夫授意下,人人都分到鋤頭,柴刀,木棍等工具,劉良能看著曾經好戰部下,放下大刀長槍,心有不甘拿起可農具,很是別扭,不由得心裏頭也低人一等,但是他也沒得辦法,因為他也被分到工兵營,還擔任副把總,誰讓他是降將呢?

可當晚漁夫把白花花銀子,發分給全體工兵營將士,部下簡直不敢相信,不用打仗,每天隻需要在前麵用柴刀開路就有一兩銀子,所有人接過銀子後把工具緊緊摟在懷裏,生怕這麼好差事被別人搶去。

秦楚這一招瓦解劉良能部下凝聚力,打那以後沒人把劉良能當回事,都巴結漁夫去。

部下的反複,使得劉良能鬱悶的愣是一夜沒有睡著,第二天天亮後,悶著腦袋扛起鋤頭和漁夫一起開路,遇見茅草樹根等用鋤頭挖掉,有坑坑窪窪的山路就用木板鋪上,有工兵營在前麵開路,大軍速度加快很多。

在深山老林山裏走了三天三夜,快斷糧時終於找到一處村莊,村莊很小,還沒有被戰火波及,但村裏頭十室九空,隻剩下幾個老人雙眼無神坐在村頭。

秦楚知道村裏年輕人肯定躲到附近山上,擔心害怕路過的軍隊會搶劫,於是拿著一小包銀子放到老人手上,和藹說道:“老人家,我們是大明義軍,專門打韃子的,路過這裏還請老人家見諒,如有碰壞村裏東西,這些銀子就當做是給你們的補償。”

老人家說的話秦楚一句話都沒有聽懂,讓本地將士過來翻譯,也沒有人聽得懂,大山裏幾乎與外隔絕,山裏方言千千萬萬種,聽不懂也正常。

交流沒有效果後,秦楚把銀子放下就離去了,大軍離開譚家村莊後,秦楚將村莊中所見所聞,事無巨細都和金聲說起,並沒有因為他是這隻軍隊實際掌權者,而忽視金聲,相反做出軍事決策前,都要征求金聲意見。

覺得村子有些不正常,想回村莊裏再看一看,征得金聲同意後,帶著王獻的人馬順著原路回來,這個村莊有些古怪,秦楚多疑,帶著人馬在村莊外圍觀望。

果不其然,他看見男男女女從村裏裏麵冒出來,看來村裏有人,有人就一定有糧食。

“去侍郎大人領一些銀子來,就說是我說的,給大家去買糧。”

對秦楚這個命令,王獻很不解,他可不是什麼善人,雖然佩服秦楚,但還是有些不滿說道“千總,有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但說無妨。”秦楚是大量之人,聽得進他人意見。

“要我說,咱們殺進去,把刀子一亮,他娘的還敢不納糧?這多省事啊。”王獻這種做法是這年代大部分軍隊通病,他跟著卜從善的時候,沒少幹這些壞事,雖然沒有直接殺死無辜百姓,但是搶走百姓賴以生存的口糧,和謀殺百姓沒有多大區別。

秦楚厭惡這種做法,到也沒有責怪他,王朝末年軍隊,不缺糧還好,一旦缺糧大部分將軍管不住饑餓士兵,搶奪賴以生存糧食是家常便飯行為,他苦口婆心和王獻說道:“你今天搶了這家,以後這一家方圓百裏百姓,就再也沒有人支持我們,韃子是外來者,這裏百姓不屬於他們,所以他們可以搶劫,可以殺人放火,但是我們不能搶,沒有百姓支持,我們這點人遲早會被滿人滅掉。”

秦楚說的通俗易懂,王獻聽得有些迷糊,他是一個粗人,哪懂得這些大道理,既然千總不同意搶糧,也無話可說,乖乖去金聲那兒領銀子。

金聲聽他說秦楚需要銀子購買軍糧,欣慰用手捋了捋胡子,默默說道:“好一個仁義之將。”

連忙讓侍衛長金鷹把拿出來銀子給王獻,讓王獻速去速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