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節:血戰池州府(九)求推薦求收藏(2 / 2)

“你拉扯我幹什麼?”譚功軒被王獻一直拉到軍營,左昌在他倆屁股後麵蹦躂著。

他和王獻一樣,總覺得譚功軒不是什麼好人,千總讓他照顧譚功軒,又沒有讓他保護,隻要不出人命,哪管王獻折磨譚功軒。

譚功軒的仆人則是被拉倒工兵營修路,到了工兵營第一天,他完全不適應,一群大老爺們光著膀子架橋修路,晚上宿營躺在草地上揉著酸痛肩膀,劉良能拿著一兩銀子出現在他眼前:“這是給你的,好好幹,走出山區前,我們工兵營每人每天都有一兩銀子,記住不要偷懶,偷懶就會被趕出工兵營,那可是要扛武器和韃子拚命,你這體格上戰場,人家都不興瞄準,你就成刺蝟了。”

在工兵營這些天,劉良能逐漸適應工兵營生活,作為一個工兵營二把手,他比漁夫累多了,工兵營上下知道他是降將,卻也沒有對他有所歧視,漁夫作為把總,反倒是大方的分出部分權利給他,

這讓劉良能在工兵營感受到絲絲大家庭煙火味,這是和戰兵營完全不相同味道,工兵營不參加戰鬥,哪怕是太平府到了被攻破那一刻,工兵營都隻是跟隨秦楚一起突圍,幫助炮兵攜帶火炮和彈藥等雜事。

西門突圍途中,和清軍發生戰鬥,損失部分將士,在補充劉良能等人後,工兵營又一次滿額,漁夫也清楚劉良能暫時在工兵營過度,等出山林,他還是會回到戰鬥崗位。

譚功軒下人叫譚木桶,因為為人木訥,所以被叫做木桶,後來本名反而忘了,譚木桶卻被叫開,他捂著銀子木訥和劉良能說道:“大人你真好,俺,第一次有錢咧。”

劉良能有些驚訝,這譚木桶雖然木訥,一米七個頭,體格卻快兩百斤,在這個年代實屬罕見。

“啥玩意?你活這麼大這是第一次有錢?”

“東家說我吃得多,就不給我發工錢,每天饅頭夠吃就行。”譚木桶飯量是普通人三倍,從小就在譚德望家族中做長工,做了十五年長工,沒有一兩錢。

劉良能呸的一口氣罵道,這簡直是譚扒皮,他突然想起譚功軒不就在軍中嗎?

“他媽的,哪有這樣,你家少爺不就在軍中嗎,老子給你找個理,幫你要回工錢。”

看見劉良能要去找大少爺麻煩,譚木桶想起譚大少爺最喜歡的一件事情就是打賞他一些食物,吃不下去的油膩膩大肥肉塊子,包子餡剩下的包子皮,還有吃剩下雞骨頭和餿飯菜等,這些都是他的美味佳肴。

“不要.不要,少爺人可好了,總是把吃不下的肥肉和包子皮給我吃,少爺是個好人啊。”

他流著口水和劉良能說起這些,劉良能聽得很不是滋味,以前跟著族兄哪接觸過底層百姓生活,今日聽聞譚木桶成長史,對以前所作所為有些反思,或許以前跟著族兄,不知道殺了多少和譚木桶一樣的可憐人。

“趕緊睡吧,以後就跟著我,不要跟你家少爺了。”

聽說以後不能跟著譚功軒,木桶急了,忙著說道:“那不行啊,老爺說了,要照顧好少爺,等少爺回家成親,我還要抬轎子呢。”

劉良能歎了口氣,摸摸他的腦袋,讓他趕緊睡覺,明天早點起,還要給大部隊開路。

義軍仍在按照計劃前進,隻是秦楚沒有想到,寄以厚望的前鋒軍,在進入池州府銅陵縣境內,連續三日沒有前進一步,因為夏季多雷陣雨,暴雨引發山洪,等洪水泥石流退去才繼續前進,雖然距離銅陵縣隻有一天路程,反而落在秦楚後麵。

在銅陵縣南側山林中,一隻疲憊之師終於從密林中鑽出來。

聆聽陽在山中行進時候,也考慮到山洪爆發可能性,特意關注天氣,在接連三天晴空萬裏,沒有半點陰雨天跡象,還特意帶著部隊靠著山腳走。

誰想到,大前天晚上突如其來一陣雷陣雨傾盤而下,強烈降雨引發山洪,將先鋒營困在距離銅陵縣南門三十裏山澗,隨後山洪引發泥石流,徹底阻攔先鋒營腳步,曆盡千辛萬苦足足用三天時間,連滾帶爬走出來。

朱由崧一路上護著李尹,噓寒問暖,一個中年大叔對蘿莉少女無盡關懷,看見朱由崧油膩膩樣子,實屬把聆聽陽惡心到家,要不是馬錫對朱由崧尊重有加,依他脾氣,就把朱由崧被逐出去,給點銀子讓他回家和李尹拜堂成親,眼不見心靜。

聆聽陽盡量不去想朱由崧,看著前方說道:“前麵就是去銅陵官道。”

看見筆直的官道,眾人心裏痛快,終於不用在泥巴地裏折騰,馬錫把身上占滿泥土衣物脫下來,帶著士兵往官道上衝,官道一側有一處池塘,跳下去洗去一身汙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