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節:銅陵軍出征(1 / 2)

時間很快來到1645年十月十五日,田雄和趙晃約定十月最後一天進攻石埭城。

秦楚得到左昌彙報後,對左昌及時撤回行動很滿意,而狼眼營在打探清楚圍攻石埭縣清軍規模。

從貴池縣而來清軍人數大概一萬二左右,從旌德縣而來清軍人數大概在一萬五左右。

秦楚微微一笑,他早就等著清軍進攻石埭縣,隻要貴池縣清軍一動,銅陵縣和青陽縣義軍就有機會攻占貴池縣,隻要攻占貴池縣,清軍在池州府統治將會徹底瓦解,義軍將會完全掌握一府之地,進而對清軍造成嚴重打擊。

軍中幾個千總提出不同意見,其中王獻從銅陵縣請關興傳回來有幾天時間,他拍著胸脯和秦楚說道:“總兵,死守這恐怕不妥,我看還是向金侍郎和朱將軍求援吧?我去銅陵時,城內人山人海,他們有足夠兵力支援我軍。”

秦楚會向金聲求援,但是不是現在,他沉聲說道:“銅陵城是我大軍主力雲集之地,我軍在此拖住趙晃和旌德縣清軍,可以為侍郎大人創造機會。”

馬錫好奇問道:“什麼機會?”

“趙晃此次傾巢而動,侍郎可以調動重兵圍攻貴池縣,端掉趙晃老巢,讓其首尾不能呼應,貴池一旦被攻下,趙晃這一路清軍成為無根浮萍,要麼返回貴池縣,要麼跟著旌德縣清軍撤回。

但前提是我軍至少要堅持半個月以上,貴池縣留守清軍也不是吃素的,想打下來也需要些時間。”

“那城中百姓怎麼辦?”黃紹山有些擔心剛剛依附過來一萬多百姓,好不容易讓石埭縣恢複一些煙火,又要遭受到戰亂襲擊。

這個問題秦楚早就想到,他和眾人將領鼓動百姓誌願加入守城,不願意守城則全部撤往青陽縣。

“今晚,你們所有人去老百姓中宣講我軍即將抵抗清軍,鼓動老百姓誌願加入守城隊伍,每天賞銀一兩,不願意加入守軍者,分批次撤到青陽縣,總之要盡量保留火種,不能全部死在這裏。”

當天夜裏,狼營全軍將領出動,深入到百姓居住區域,和百姓簡單明了說明清軍即將攻城,願意加入守軍每天一兩白銀,並且能夠分到雙倍土地,戰死者家人可以得到五十兩銀子撫恤金和雙倍土地。

其中老幼病殘孕等弱勢群體,被分流到青陽縣,秦楚早就讓史綱去青陽縣,和朱盛濃與邱意濃商量接洽百姓,並且帶去一千斤糧食作為途中消耗。

朱盛濃和邱意濃接到史綱送來秦楚口令後,兩人從大局出發,青陽縣被修葺後,逐漸恢複城市一些功能,但仍舊不能滿足更多百姓居住,二人盡量接洽更多百姓。

史綱在青陽縣稍作停留後,立即啟程趕往銅陵縣,向金聲和吳應箕彙報清軍即將圍攻石埭縣軍情,並且把秦楚奇襲旌德縣戰事,完完整整告訴二位大人。

吳應箕不禁拍手讚絕,和金聲說道:“秦楚真乃絕世名將。”

金聲同樣很欣慰,秦楚提出去石埭縣時,他還有些不舍,現在看來這一步非常正確,他看著史綱說道:“史綱,秦總兵讓你來,應該還有其他事情吧?”

“回大人話,秦總兵在石埭縣吸引韃子主力,還請二位大人及時發兵攻打趙晃老巢貴池縣。”

金聲和吳應箕沉默不語,兩人都在思考這個計謀是否具有可行性?

吳應箕問道:“韃子有多少人馬圍攻石埭縣?”

“據可靠消息,大概在三萬人上下,其中屬旌德縣韃子實力較為雄厚,秦總兵計劃堅持半月,還請二位大人半月內攻破貴池,解石埭之圍。”

金聲問起吳應箕,城內有多少兵馬可用?

吳應箕給出大概人數,可以抽調一萬五千人,其中有一千明軍老兵,半個月攻下貴池縣有些勉強,但也不是不可嚐試。

金聲思索一番後,決定立即出兵:“好,事不宜遲,立即做好出兵準備。”

隨後他又和吳應箕說道:“能否從城中守軍抽調部分人馬支援石埭縣,我怕石埭縣扛不住半個月?”

吳應箕沒有做聲,駐紮銅陵縣義軍經過大規模擴充,從一萬人膨脹到三萬人,其中分兵一萬支援朱盛濃,讓朱盛濃在青陽縣紮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