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節:交換(2 / 2)

劉良能可是救了李濃一命的人,李濃哪好意思和他搶人,乖乖站在外麵等候,讓劉良能先挑選士兵,劉良能往俘虜中一站,立刻就有很多人認出來他是劉總兵族弟,很多俘虜就有了該庭換院的想法,劉良能稍微說幾句,立刻就有大量俘虜願意跟著狼營一起幹。

“我廢話不說,願意跟著我的,都是我兄弟,每個月軍餉按時發放,打下徽州府,還能分到一塊田地,下半輩子有著落了,不願意跟著幹的,給我滾出去,把外麵城牆給修好,打徽州府的時候作為隨軍苦力一並前行,二選一,各位看著辦吧?”

三千九百人的俘虜,有三人三百人願意加入狼營,劉良能又說道:“既然選擇加入狼營,以後誰做了對不起狼營的事情,又投降給韃子,別怪老子直接一刀捅死,都聽明白了嗎?”

“明白了。”兩千多綠營兵乖乖坐在地上,一一被剪掉辮子,隨後被分到各營中,這些投降綠營兵,以前就是大明官軍,狼營也有五分之二原大明官軍,這個年代投降不是一件丟人的事情,降兵很快就融入到狼營中,和曾經同袍交流攻守心得,就算有血海深仇,現在在同一個軍營下也都化作煙消雲散。

劉良能故意惡心李濃,把剩下不願意投降的六百綠營兵交給李濃,事後劉大眼問他為什麼這麼做?

他和劉大眼說道:“此人心術不正,他的兩千兵馬就是因為他利益熏心,都葬送在城裏,還好意思回來戰兵,我就是要把不想投降的綠營兵分給他,他要是帶好了,那是他的本事,要是被綠營兵割了腦袋送給韃子,那也是他活該。”

李濃看著六百無精打采綠營兵,這些不願意加入狼營綠營兵仍舊被繩子捆著,他想發火卻又找不出發火的口子。

帶著大眼等人,傻乎乎看著六百綠營兵,扯開嗓門吼道:“以後都跟著我,一起幹韃子。”

這群綠營兵不願意加入狼營,寧可做苦力也要遠離戰爭,怎麼會一心一意跟著李濃?沒有一個人搭理他。

“我看誰敢?”李濃握著大刀,一刀就把一個低著頭綠營兵俘虜斬首,其餘俘虜頓時被嚇得發抖,李濃見這一招有點用,帶著大眼繼續砍殺,殺了十來人後,其他俘虜大呼饒命,願意跟著他一起幹。

李濃帶著一群心懷鬼胎的俘虜在縣城內找到一塊地方,就地駐紮下來。

義軍招兵的事情就此告一段落,狼營和關培傳在旌德縣足足休整三天,這三天時間裏大軍得到很好恢複,武器彈藥糧食等物資得到很好補充,秦楚這三天時間啥事也不幹,一門心思撲在怎麼攻打叢山關。

他找來軍中本地將士,以及隨同葉臣攻打叢山關的綠營兵俘虜了解情況,了解到葉臣拿下叢山關是因為關內有內應,悄悄打開關門致使叢山關失守。

秦楚從他們口裏了解到,打開關門的內應就是黃澍,沒有想到此人曆史軌跡沒有任何改變,仍舊是騙取叢山關守將信任,最後打開關門,引清軍入關,擊敗南直隸最南部分明軍力量。

也導致整個南直隸隻剩下金聲集團,好在金聲集團已發展成三大巨頭模式,秦楚的狼營軍,朱盛濃的青陽軍,以及金聲銅陵本部兵馬,三支軍隊互為犄角,清軍想一口氣吃下三隻軍隊,需要付出極大兵力損失和時間來攻打。

這期間狼營得到很好休整,結束三天休整期後,即刻啟程攻擊徽州府。

清軍獲得義軍啟程進攻徽州府消息,駐守徽州府清軍全線收縮,尼堪從旌德縣逃回徽州府後,也聚攏三千多兵馬據守叢山關,在叢山關建立新的防線,他本想放棄叢山關,帶領部隊和葉臣彙合,結果卻等來劉澤清援軍,葉臣為了挽救尼堪,竟然命令劉澤清親自帶隊援救尼堪。

劉澤清帶了兩萬多兵馬從饒州府返回,趁著狼營在旌德縣休整三天時間,揮軍進入叢山關,入關後,叢山關守軍力量得到極大補充,尼堪也放棄撤到饒州府計劃,安心把守叢山關。

清軍和狼營力量悄然發生變化,狼營仍舊是按照計劃繼續進軍徽州府,尼堪也恢複雄心壯誌,要不是劉澤清和他說軍中缺少火炮,他甚至都想主動出擊,和狼營再一次決一死戰。

叢山關崇山峻嶺,也是葉臣大軍最後一道防線,尼堪為了報答劉良佐救命之恩,給予他足夠信任,把綠營兵指揮權交給劉良佐,又從劉澤清率領援軍中分出五千兵馬,也一並交給劉良佐,對尼堪這種做法,劉澤清無可奈何,任由部下被分割。

尼堪沒有分割他的本部兵馬,把新加入劉澤清投降明軍分給劉良佐,這種做法劉澤清可是接受,他的部下卻有所不滿。